粗略觀之,過去兩天里扎堆出臺的各城市調控細則整體而言大同小異,但亦能看出松緊不一、各有側重。在抑制需求、打擊看漲預期的同時,還應對盤活存量房有所作為、積極作為,而非一棒子打死。
昨晚,廣州、深圳等城市的“國五條”細則陸續(xù)發(fā)布。而此前一天,京滬渝成為首批發(fā)布地方版“國五條”的城市。以“國五條”為綱的此輪樓市調控,就此真正開始在房產活躍交易的主戰(zhàn)場——城市層面密集“落地”,其信號意味惹人關注。
粗略觀之,過去兩天里扎堆出臺的各城市調控細則整體而言大同小異,但亦能看出松緊不一、各有側重。比如,京版“國五條”被公認為其中手段最“老辣”者,不僅規(guī)定“單身限購1套住房”,而且也許是為防人鉆空子,全市3月31日零時起進行“系統(tǒng)升級”,暫停網簽8天。又如,滬版“國五條”明確對第三套房停貸,并重點強化對異地、外籍、離異、低齡人群等借款人的貸款資格審查;深版“國五條”則避談20%征稅;穗版、深版均強調房價漲幅須低于收入增長……應該說,各市細則整體上將形成樓市調控的合力,在大方向上有望實現(xiàn)后市的平穩(wěn)走勢。
“靴子落地”,更容易觸發(fā)思考。從中央到地方開出的調控猛劑,藥方不錯,但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也許未來這種“猛劑”要充分發(fā)揮藥效,更需要“文火”煲制——
其一,“火力”要綿綿不絕、“煨”足時辰。久病之樓市,用藥貴在堅持,最忌一曝十寒。2008年緊急救市的后遺癥就是一個教訓,不可不鑒。由于樓市調控此前十年越調越高的經驗判斷,不少人對本輪調控仍持觀望態(tài)度,這種情緒和心態(tài),值得決策者關注。日前,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仍堅稱,“未來20年內,房地產行業(yè)仍將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yè)”。如此判斷之下,再加上新型城鎮(zhèn)化的未來藍圖、地方上土地財政的積重難返,樓市調控能否保持火力,值得提醒。讓公眾對未來房價“明確預期”,背后需要一連串相互配合的政策和制度支撐,絕不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在政策層面自己拆東墻補西墻。否則其后果,必是市場預期混亂,甚至形成“逆調控”的客觀效果,尤須警惕。
其二,“火候”要張弛有度、有保有壓。即使是難燉的藥材,一直用“武火”猛煮,難免燒焦;而不管什么藥材,一概用“武火”爆燒,也容易失之粗暴。本輪調控政策出臺后,人們最擔心的莫過于剛需買房者恐遭誤傷,從各地細則來看,這種擔憂恐怕還將繼續(xù)。值得欣慰的是,京版“國五條”提出,“進一步降低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的價格,逐步將其納入限價房序列管理!边@種更顯細化和人性化的調控目標,可謂是一大進步,但這種高度抽象的制度設計如何落到實處,還有待驗證。此外,“改善性住房”一說存在多年,但對它的認定還存在模糊爭議——它到底是指一套房還是二套房?如果這個概念不厘清,差別化稅收杠桿恐怕也難找到支點。
其三,“好藥”還要用好“藥引、輔料”。一方面,在抑制樓市投機性需求的同時,必須對低收入者增加居住服務的供給,以政策性住房的“兜底”維持社會穩(wěn)定和底層民生。然而,近年各地政策性住房建設的數(shù)據(jù)注水情況不絕于耳,政策性住房在分配上的公平性也屢遭侵害,還需找到制度化的對策。另一方面,在抑制需求、打擊看漲預期的同時,還應對盤活存量房有所作為、積極作為,而非一棒子打死。畢竟,如果我們的調控仍然使得空置率繼續(xù)維持高位,二手房市場交易萎縮,將剛需買家都驅趕到一手房那里,這樣的調控是值得商榷的,至少有進一步精細化的空間。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