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藍皮書:中國大學生生活形態(tài)研究報告(2013)》日前發(fā)布。據(jù)統(tǒng)計,中國大學生人均月消費支出945.6元,人均全年消費總額達到11347元,超過全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12月30日北京日報)
大學生人均月消費支出945.6元,高不高?筆者認為,應該因地、因人而異。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一個月花945.6元,有些大學生甚至會感到“拮據(jù)”。而對于一些家庭經(jīng)濟好的家庭來說,每月支出945.6元,可能是“毛毛雨”。
但不管怎么說,大學生的月平均消費在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出的收入中,占據(jù)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大學生的日常消費,對于一些工薪階層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大學生的消費調查顯示,大學生家庭月收入越多、個人月消費水平越高,選擇向父母要錢的比例就越高。與此相反,大學生家庭收入越低,個人月消費水平越低,選擇自己打工賺錢的比例越高。可見,大學生高消費,有很大的依賴性,和家庭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筆者認為,對于大學生超“錢”消費現(xiàn)象,亟需補課。
一方面,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我們常說,做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大學生消費也一樣。在大學校園里,大學生們來自不同的地區(qū)、家庭,相互之間消費出現(xiàn)差異很正常。大學生們應該理性看待這樣的事實,而不是要面子,盲目攀比,買一些自己不能承受的商品。以前媒體報道的大學生相互攀比買蘋果高檔手機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另一方面,家長對大學生的消費也要進行積極的引導。在一些家長看來,每月多給孩子一些生活費,是“為了孩子的好”。其實,有時候情況并不是如此。比如,一些大學生因為家長給的錢太多,反而養(yǎng)成了亂花錢的壞習慣。而一些家長為孩子信用卡“透支”買單,更助長了一些大學生追求高檔享受的奢靡之風。
校園不是一方凈土。大學生的超“錢”消費,和我們社會的一些不良風氣也有很大的關系。所以,筆者在想,引導大學生合理、適度消費,高校也有一定的責任,不妨在大學生的日常教育中多做一些嘗試。比如,開展一些征文、辯論比賽,針對一些校園消費的熱點話題進行探討?傊,大學生合理消費,大學生個人、家長、學校和社會都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