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昆山全市領導干部會議。徐惠民被任命為昆山市委書記,年僅38歲的杜小剛同志提名為市長人選,任市委副書記。在管愛國、路軍因“8·2”特別重大鋁粉塵爆炸事故被處分前,昆山歷任市委書記、市長的仕途,均被外界看漲,絕大多數都升遷至更重要的崗位。(1月4日澎湃新聞)
“8·2”事故發(fā)生后,昆山市市委原書記管愛國、昆山市原市長路軍因事故一一被免去領導職務?梢,相關方面對安全生產事故要問責到底的堅定決心,即便是經濟發(fā)展有了昆山模式,也不“一俊遮百丑”、“將功抵過”來敷衍公眾。
“8·2”事故的發(fā)生,并不是一個偶然事故,而是安全生產隱患日積月累的最終爆發(fā)。這一點,作為市委、市政府的負責人,應該有脫不了的干系。書記市長因此被免,正是對這一疏忽的應有承擔,符合現代政府權責一致的執(zhí)政要求,符合經濟發(fā)展要質量拒絕事故的發(fā)展要求。
“8·2”事故發(fā)生前后,都有令人震痛的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在一些地方,官方媒體總會有類似的邏輯出現,即事故發(fā)生后,領導方面肯定是非常重視,肯定是做了批示,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群眾情緒都很穩(wěn)定,云云?傊,事故發(fā)生后領導的反應都是在抓落實。而事故發(fā)生前呢?不管是明眼即見的大毛病,還是躲在肉眼下不易發(fā)現的瑕疵,都會被“視而不見”,置之不理,有制度不落實,或落實不夠給力,最終釀成慘痛事故。但真正被問責的很少,即便是被問責了,也會在假以時日后俏然復出。
在昆山,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律是,凡是從昆山市委、市政府主政的官員,都獲得擢升。唯獨管愛國、路軍被免職。可以說,兩人之前的工作或許可圈可點,如期沒有此事故,可能會有上升空間。但最終被免,表面上看是“8·2”事故損失慘重影響太大,實則應是對安全事故“積重難返”的承擔。這應該成為一種既定模式,凡是造成安全生產事故的,都要承擔應有的責任。也許正是缺少這種問責,安全事故才會頻發(fā),被扭曲的發(fā)展模式才會得以為繼。
昆山原市委書記市長雙雙被免,更深一層次的警示則在于,安全生產要在平常抓落實,而不是在事后做諸葛亮。這對于任何一個地方來說,都不應該是個例外。事故后的重視,固然是亡羊補牢,但未雨綢繆、見微知著更重要,成本更低,群眾也更樂見。不光要黨政領導要在安全生產方面“治未病”,更在于主管安全生產的副市長、副縣長,甚或副廠長、副班長,直至到一個工人,都應該扎扎實實的把安全生產的制度落實到位。這或許是最困難的。因為,在安全生產事故面前,沒有血的教訓,每一個人,每一個單位,都可能是那只被溫水煮的青蛙。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