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12月1日起,陜西省西安籍殘疾人將憑統(tǒng)一辦理的愛心長安通卡,免費乘坐市內(nèi)145條無人售票可刷卡公交車和地鐵。而以前免費乘公交車及地鐵的各類傷殘證件將停止使用。這意味著像段先生這樣非西安戶籍的殘疾人將不能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了。(10月21日《華商報》)
此前的西安,如同全國許多大中城市,只要是殘疾人,地不分東西南北,都可憑殘疾證免費乘車。如原籍渭南、27歲的盲人段先生就在這座城市打拼多年,一直使用殘疾證免費乘車?刹恢喂,現(xiàn)今偏要棄這一通行、簡便的作法而不顧,非得弄出個什么愛心通卡來替代,不僅非西安戶籍的殘疾人將“好景不再”,就是被惠及的西安籍殘疾人也得為換新證跑上跑下,落得個“爹嫌娘不愛”的結(jié)局。你說,這不是折騰人么?
不過,對于西安籍殘疾人來說,無非就是跑跑腿而已,而非西安戶籍的殘疾人,卻在霎那間失卻了原本擁有的“市民待遇”。雖則錢數(shù)不多,但那種茫然、那種失落,卻會直達他們的心扉,經(jīng)久不散。或許他們永遠都無法理解:偌大的西安城,何以就容不下這些身處異鄉(xiāng)的殘疾人呢?
原本一視同仁的殘疾人免費乘車,何以“風云突變”?是城市交通不堪重負?顯然不是:若允諾正常人免費乘車,或許會導致交通癱瘓,但非西安戶籍的殘疾人又有幾許呢?況且縱是付費乘車,亦是必須的代步工具,并不會因此絲毫減輕城市交通壓力。
是財政資金難以為繼?按照一匿名人士的說法,或許有此因素。但即使財政資金吃緊是實,移除掉非西安戶籍殘疾人這塊“蛋糕”就能“止虧”么?比之具有20.8萬之眾的西安籍殘疾人群體,非西安戶籍殘疾人充其量是個微不足道的小數(shù)?何況,緩解財政壓力,途徑多多,何苦要拿非西安戶籍殘疾人這個弱勢群體“開刀”呢?
其實,即便此舉減緩了財政開支,但無形中失去的“東西”恐怕會更多:譬如,一個城市的擔當、寬厚與公平。遍觀北京、上海、成都等諸多城市,有哪一個城市是按戶籍區(qū)分,而把非本地戶籍的殘疾人排除在免費乘車之外呢?為啥他們能做到的事,西安就不能為呢?說穿了,大家面臨的財政壓力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一個城市的擔當精神。而且,在一個城市,同是殘疾人,只因戶籍不同,待遇便天差地別。這種人為制造的落差,只能表明這個城市,缺失寬厚與公平。
同時失去的,還有法律之尊嚴:首先,免費乘車,是國家法律賦予殘疾人的權益之一,理當在全國范圍內(nèi)得到保障,沒有例外;其次,任何地區(qū)的任何一紙文件,均不能與法律法規(guī)相沖撞,否則,不僅違法,而且無效;同時,具有法律效力的殘疾證被所謂的殘疾人專用免費乘車證取代,不僅有“畫蛇添足”之嫌,更是對法律的褻瀆。因此,若僅為局部利益,就以地區(qū)的一紙行政規(guī)定,去妨礙國家法規(guī)“落地”,既有違黨紀政紀,亦為法律所不容。
尤讓人不解的是,面對記者的質(zhì)詢,相關部門竟然一推三不知。更有甚者,居然以“發(fā)展是漸進過程”來搪塞。所謂發(fā)展的觀點,是指以前未能辦到的事,通過努力逐步實現(xiàn)。而西安恰恰相反,明明已經(jīng)辦到的事,卻輕言放棄。試問,這是發(fā)展?還是倒退?
當然,距愛心通卡使用還有一個多月時間,相信作為文化古都,西安會以一座城市的良知與擔當,接納所有如段先生這樣的非西安戶籍殘疾人,讓他們真正成為這座城市的主人,從而與全體西安市民一道,平等共享城市文明。
(責任編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