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下午,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糾正了該院13年前對巧家縣幼兒園投毒案的判決,撤銷了以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對錢仁風作出的無期徒刑裁定,改判錢仁風無罪。錢仁風被當庭釋放,重獲自由。
由于年代久遠,可能很多人對這個案子沒有印象,但在當時,這也曾經(jīng)是一個轟動媒體的大案。此案經(jīng)過云南省昭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和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兩審,認定被告人錢仁風犯有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判處其無期徒刑。13年來,錢仁風一直在申訴喊冤,而真正推動此案糾錯的力量來自云南省人民檢察院。
熟悉中國司法的人都會意識到這起案件的平反,與近年來司法機關內(nèi)部強力糾正冤錯案有直接的關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今年全國兩會的法院工作報告中把“堅決糾正冤假錯案”作為法院工作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提了出來。這種來自于司法機關內(nèi)部的主動糾錯與“亡者歸來”式的被動糾錯相比,不但體現(xiàn)了司法的進步,而且體現(xiàn)了糾正錯案的堅定決心。
一說到平反冤獄,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個話題很敏感,這種敏感一方面來自于司法機關內(nèi)部的壓力,因為糾錯必然會涉及追責;另一方面來自于外部輿論的壓力,也易使司法機關舉棋不定,因為糾錯必然會引發(fā)大量對司法機關的指責。但是所謂敏感,歸根到底不是事件本身有多敏感,而是應對能力的不足。也就是說,過去在面對冤錯案的時候,我們有些司法機關往往先失去了定力,甚至是自亂陣腳,之后才會有輿論尋找機會,跟風炒作。
如何讓冤案脫敏?事實證明制度的力量是強大的。近年來,從中央政法委到最高檢、最高法以及公安部都出臺了一系列關于防范和糾正冤假錯案的指導意見,這些制度建設上的舉措一方面努力從體制機制上杜絕冤假錯案的產(chǎn)生;另一方面一旦出現(xiàn)冤假錯案,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也有一整套完善健全的糾錯機制和程序來解決,該賠償?shù)馁r償,該道歉的道歉,該追責的追責。制度使人們對錯案的影響程度和涉及的問題有了明確的預判,也給了司法機關應對錯案的勇氣和定力。為此,司法機關不但不再害怕錯案曝光,而且也敢于主動去糾正錯案。
因為司法機關對錯案的脫敏,輿論也就相應地出現(xiàn)了變化。由于有明確的制度,輿論炒作的空間也就被壓縮在了一個可控的范圍內(nèi),談賠償有國家賠償法和相關規(guī)定,談追責也有明確的追責辦法,縱然仍有一些煽情式的報道,但其對司法機關的影響也在明顯減弱。
事實上,我們也看到,近年來,隨著司法機關錯案糾正工作的常態(tài)化,人們對錯案的認識也日趨理性。雖然錯案始終是媒體關注的熱點,但人們的表達已經(jīng)從過度關注個案轉(zhuǎn)向了關注制度建設。錢仁風案被糾正就是最新的例證。
理性地看,除了那些“亡者歸來”式的典型錯案,還有相當一部分錯案是屬于疑罪式錯案,疑罪式錯案的突出表現(xiàn)是因為證據(jù)不足,或者因為證據(jù)存疑而不能定案。去年媒體關注的念斌案就是屬于這類錯案。而這起發(fā)生在云南巧家的“少女投毒”案,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如此,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認定本案是否系毒鼠強中毒,毒物來源、投毒時間、投毒方式的證據(jù)存在無法排除的矛盾與合理懷疑,原有的證據(jù)不能形成完整的證據(jù)鏈。在疑罪式錯案問題上法院堅持的是“疑罪從無”的法律原則,體現(xiàn)的是一種司法理性和謙抑。而同樣,輿論對此也需要有更多理性和對司法的謙抑。
從新聞媒體對云南“少女投毒”錯案糾正的報道可以看出,輿論對錯案的敏感度在下降,各種情緒化表達在減少,對司法的認同感也在不斷增強。這既要歸功于司法機關持續(xù)不斷地糾錯,更要歸功于司法制度的建設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