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起投訴的不屑一顧,甚至反唇相譏,讓人想到了“溫水煮青蛙”。表現(xiàn)為,在長期的旅游“高價”熏染下,輿論已經對“宰客”失去了一定的警惕之心,自覺不自覺地抬高了“宰客”的門檻。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投訴在云南麗江束河古鎮(zhèn)吃飯遭遇宰客。他們一行人點了6份炒飯,2份米線和7聽可樂等,共消費248元。清單上顯示,其單價分別是:可樂8元,炒飯22元,米線16元。有些出人意料的是,這一投訴不僅沒有博得同情,反而引起了網友吐槽:吃頓飯人均30元還嫌貴?窮就不要出門旅游了!(《重慶晨報》2月2日)
相對于這則投訴反映的內容,更值得注意的是網友的態(tài)度。從評論中看到,不少網友對這則投訴不以為然,甚至挖苦嘲笑,言詞尖銳,而且為數(shù)不少?雌饋磉@是對“宰客”的定義和理解問題,在其背后可能透露出一種跡象,那就是“宰著宰著就習慣了”。
有必要分析一下,這則投訴反映的“宰客”是否屬實。事實上,對于什么是“宰客”,并無明確定義。“宰客”更多是相對常態(tài)物價而言的,一般來說,只要物價超出正常的市場水平,而且沒有做到明碼標價,就可以稱為“宰客”。至于說超出多少,更多是“宰客”的幅度問題,并不涉及定義。
為了說明問題,不妨選擇大家最熟悉的可樂來論道。在淘寶上,一罐330毫升的可樂在2元左右,市場價格略有起伏,一般也就在3元以內。從網友提供的清單看到,這家小店一罐330毫升的可樂賣到8元,或許絕對價格不像“天價蝦”那樣觸目驚心,但也顯然超出了正常的市價。如果商家沒有明示,基本上還是符合“宰客”定義的。據此清單,要說投訴無理無據,顯然是沒有說服力的。
在網友非議的背后,可能隱藏著兩種心理,一是傾向認為旅游地區(qū)物價應該高一點,二是在潛意識中認為如果沒有達到天價,那就不值一提,不能算是“宰客”。兩種認識,值得商榷。先看第一種,是誰規(guī)定旅游地區(qū)的物價,就一定要高出市場價格?在旅游大發(fā)展的今天,從廣義上講,幾乎所有城市都可以稱為旅游城市,都應該擁有常態(tài)化的物價和消費。即便在景區(qū)內部,也沒有高物價的必然理由。
再分析第二種認識。當我們講“宰客”時,并不特指“天價”,并不是說只有可樂按“口”賣才有關注價值,而是只要超出了正常的物價,沒有做到明碼標價,就應該保持警惕。從市場問題出發(fā),“天價”的只是個別,“高價”的才是常態(tài)。“高價”沒有“天價”那么觸目驚心,但遠比其普遍!疤靸r”也非憑空而來,從其形成過程來看,當市場上遍地“高價”,加之輿論不以為然,也就與“天價”無限接近。
對這起投訴的不屑一顧,甚至反唇相譏,讓人想到了“溫水煮青蛙”。表現(xiàn)為,在長期的旅游“高價”熏染下,輿論已經對“宰客”失去了一定的警惕之心,自覺不自覺地抬高了“宰客”的門檻。這就好比在一個不正常的環(huán)境里,大家長期經受霧霾的考驗,已經失去了對藍天白云的習慣和印象,以至于在心理上削弱了痛苦感,如果霧霾不是那么嚴重,根本就不覺得是多大的事。這種心理的形成,不好講助長了“劣淘汰效應”,但在事實上卻不利于“良幣驅逐劣幣”。
在旅游文明上,最怕的是“宰著宰著就習慣了”。具體到這起投訴,是否屬于“宰客”需由相關部門認定,但僅僅因為價格高得不是那么驚世駭俗,沒有達到“天價蝦”的標準,從而在心理上選擇了淡漠,把矛頭對準投訴者,顯然是一種值得警惕的心理傾向。
(責任編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