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更多領域的專家都能拿出一份類似“你可以做得更多”的救援指南或者攻略,那么下一次人們應對事故和災難時,一定會更從容、更科學、更有實效。在別人生命受到威脅之時,我們應該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最應該做的。
4月14日,廣州花都區(qū)一民宅起火,造成1人死亡,死者去世前在陽臺火海中呼救的42秒視頻在網上瘋傳,并引發(fā)爭議——據(jù)4月17日《廣州日報》報道,廣東消防官方微博一連更新5條,用“強烈唾棄和譴責”“冷血至極”等語言回應視頻及其拍攝者。拍攝者接受采訪時表示,曾嘗試救火比如向對面樓潑水等,最終還是無能為力。
這段視頻公開后,線上線下譴責、爭論聲一片。有秉持和消防部門一樣的態(tài)度,譴責拍攝者可恥可鄙、剖白自己“哪怕只剩一秒也會想辦法救人而不是錄像”的;有譴責消防部門用道德準繩綁架他人,其實是推卸自己責任的;有將個案上升到“冷漠的中國人”的;還有將參與討論的網友“一網打盡”,指責“鍵盤俠”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指手畫腳的……一時間,仿佛“誰都錯了”。
作為一個圍觀者,應該用什么態(tài)度、方式去分析看待、傳播熱點新聞事件?有人急于“站隊選邊”,然后對另一邊橫加指責、極盡嘲諷,這種言語上的“互毆”甚至“群毆”往往無助于事態(tài)的解決。
公交車著火、城市暴雨內澇、惡性兇殺事件、重特大交通事故……遇到這類突發(fā)事件或災難,我們并不提倡那種不計后果、不管自己是否具備救人能力和條件都勇往直前的做法,但這也不意味著,圍觀者只能袖手旁觀,或者事后吐槽。
與其相互指責,不如共同謀劃:一旦遭遇類似情況,我們可以如何更有效應對。拿此番火災事故來說,拍視頻的人除了記錄下這一刻的危急或者凄慘,是不是首先應該報警?是不是可以對傷者、逝者多一點關懷和尊重?消防隊員的出警能不能再提速?“鍵盤俠”們能否多提些建設性意見而非火上澆油?
其實,廣東消防針對此番事件發(fā)布的一條微博很有實用價值,其中說到“報警并不簡單”——撥打119后,要冷靜講清失火單位名稱、地址,火勢大小等,冷靜聽清對方提的問題,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姓名告訴對方,以便聯(lián)系,甚至可以立即到交叉路口,引導消防車迅速趕到現(xiàn)場;組織人員疏通消防通道,清除障礙物,以便消防車到達最佳位置滅火,等等。
若這樣的指南能為更多人所知,“42秒視頻”引發(fā)的口水戰(zhàn)可能不會出現(xiàn)。別說“這些可以交給別人去做”,災難、事故難以避免,誰也不能保證下一次“身處險境”的不是自己。如果人人都抱著“我只負責圍觀”的態(tài)度,最后身受其害的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我們總拿“事后諸葛亮”去諷刺那些臨事毫無主張、事后總結得成篇成套的人。某種意義上,當災難、事故發(fā)生之后,需要有人去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事發(fā)突然,以秒計算的救援和應對,所依靠的多是平時的經驗積累,如果不知道該做什么,至少應該知道不該做什么。
如果更多領域的專家都能拿出一份類似“你可以做得更多”的救援指南或者攻略,那么下一次人們應對事故和災難時,一定會更從容、更科學、更有實效。在別人生命受到威脅之時,我們應該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最應該做的。
口舌之爭再容易不過,最困難的、也是最有“技術含量”的,是我們如何做好下一次的應對,未雨綢繆。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