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向上向善,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促進社會發(fā)展進步的重要精神力量。它不僅是涉及興國之策的大問題,也是立德樹人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zhàn)略高度,在許多重大場合反復強調要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一、從全局和戰(zhàn)略的高度重視推動形成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
向上和向善是兩個積極的價值取向,包含著豐富的內涵。向上即進取,意味著奮發(fā)向上、追求進步。向善即崇德,意味著明德惟馨、擇善而從。向上是人們不斷提升本領和境界的動態(tài)尺度,是向善的前提和基礎;向善是向上的具體體現和標志,是向上的動力源泉和崇高境界。正是因為向上和向善之間的這種不可分割的關系,人們通常將向上和向善合并起來使用。
向上向善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生生不息的強大動力,也始終是促進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愛心和善舉,如同微笑一樣,可以相互傳遞。一切向上向善意愿的傳承,一切向上向善情感的傳遞,一切向上向善行動的匯聚,全社會就會形成奮發(fā)向上、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向上向善始終是眾所景仰、追求和實踐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力量,它為人生賦值,為社會定規(guī),給國家賦形,成為衡量人生幸福、社會文明、國家富強的重要尺度。
我們黨歷來重視匯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始終把塑造向上向善的力量作為極為重要的戰(zhàn)略任務來抓。現在,我們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朝著新的目標邁進。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繼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需要夯實雄厚的物質基礎,又需要構筑強大的精神力量。向上向善的力量,就是最需要的精神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精準發(fā)力,用非凡的中國精神凝聚起強大的中國力量,凡人善舉層出不窮,向上向善蔚然成風。一個個感動中國的故事,一個個感動中國的人物,一個個向上向善好少年、好青年、好公民、好榜樣,成為推動社會前行的正能量。同時也必須看到,國內外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日益多元,追求真善美與道德行為失范相互交織。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向上向善的力量是強大的,也是持久的。越是接近奮斗的目標,越是要塑造向上向善的力量。要從全局和戰(zhàn)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塑造向上向善的力量的重大意義,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推進思想道德建設,更好地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
二、確立向上向善的價值導向和追求
向上向善作為一種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如何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不論是從個體層面、社會層面來看,還是從國家層面來看,關鍵在于用核心價值觀來引領。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比绻麤]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行無依歸,無法前進。
每個時代都有特立的精神紐帶和價值觀念。在當代中國,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應該堅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吸收了人類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價值觀“最大公約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際上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
有什么樣的核心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國家、社會和公民,就有什么樣的取向、路徑和行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追求真善美的價值觀,深刻影響著每個社會成員的思想、思維和行為,使人們在思想上精神上有了靈魂,使向上向善的力量有了“主心骨”。反思社會上的誠信缺失、道德底線喪失的行為,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的現象,混淆是非、美丑、善惡的標準,以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和不嚴不實等問題,看似是單個人的道德水準不高所致,實際上深層的原因在于缺乏核心價值觀的支撐,在于向上向善的力量還不夠強大。只有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確立起來,社會的共識才能達成,有利于向上向善的制度設計才能有全面遵循。這就要進一步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行為實踐、制度保障等,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全社會向上向善的強大精神力量。
三、激發(fā)向上向善的意愿和情感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情感是行動的源泉。推動形成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首先要激發(fā)人們形成向上向善的意愿和情感。
激發(fā)人們形成向上向善的意愿和情感,要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青少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他們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萌芽到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少年兒童要從小學習做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爭當向上向善好兒童、好少年。青年要勤學、修德、明辨、篤實,身體力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向上向善好青年。教師要把向上向善的要求滲透到教育教學之中,用自己的學識、閱歷和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使向上向善的種子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發(fā)芽。
激發(fā)人們形成向上向善的意愿和情感,要培育良好的社會風尚。培育良好社會風尚,始終是推動形成向上向善力量的重要著力點。黨風政風與社風民風緊密相連、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加強黨風政風建設,以優(yōu)良黨風政風凝聚黨心民心,才能帶動社風民風。社風民風是風向標。好的社風民風是社會發(fā)展一雙“隱形的翅膀”,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揚善扶正。要把依法治國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完善法律法規(guī),懲惡揚善,充分褒獎群眾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模范典型,樹立起關愛好人、好人有好報的鮮明導向,讓道德高尚的人成為人們心中的偶像。同時對嚴重背離道德規(guī)范的行為給予必要的懲戒,不讓一心向善者心寒齒冷,不讓欲行善者望而卻步。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一頭連著社風民風,一頭連著黨風政風,是培育良好社會風尚的重要抓手。要建設優(yōu)良家風,凈化黨風政風和社風民風。輿論要承擔起引導社會風尚的重要責任,始終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匯聚正能量,深度挖掘報道蘊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感人事跡,讓真善美始終成為社會生活主流和人們心頭暖流,成為人們的精神依靠和品行追求。
激發(fā)人們形成向上向善的意愿和情感,要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強調“君子以自強不息”、“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強調“人之初,性本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強調“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強調“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這種向上向善的思想和理念,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發(fā)展,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要努力用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過強化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運用各類文化形式,生動具體地表現向上向善的要求,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揮其怡情養(yǎng)志、涵育文明的作用,成為涵養(yǎng)向上向善力量的重要源泉。
四、形成向上向善的行為和習慣
向上向善,需要榜樣引領示范。黨員、干部不同于普通群眾,他們有著人民賦予的特定權力和特定作用,對推動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務必把加強道德修養(yǎng)作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課,以嚴格標準加強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贏得人心、贏得事業(yè)成就!秉h員、干部的引領帶動作用,就是要求我們的黨員、干部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自覺遵循向上向善的要求,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做時代的先鋒、社會的楷模。社會公眾人物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往往具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和感召力,先進模范是有形的正能量,是人們道德實踐的榜樣,他們也更應該為全社會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領向上向善的風尚。
向上向善,重在實踐養(yǎng)成。應突出行為教育、習慣養(yǎng)成,把向上向善融入人們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使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使之成為人們日常學習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把向上向善的要求融入各行各業(yè)的群眾性道德實踐活動和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之中,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深入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開展公益慈善活動,在活動中領悟崇高、感受光榮,使凡人善舉成為社會生活的常態(tài),推動形成有利于涵養(yǎng)向上向善力量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
促進人們養(yǎng)成向上向善的行為自覺和習慣,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細小善行做起來并不難,只要嚴于律己、形成習慣,推廣到全社會,就可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所以,促進人們養(yǎng)成向上向善的行為自覺和習慣,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告誡:“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
向上向善,要建立健全揚善懲惡的制度。制度是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制度的善是最根本的善。如果制度層面缺乏“善意”和“善法”,進而嚴重影響著善治,那么個體層面的善心和善舉再多也難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氣。要根據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要求,引導社會的各方面制度向善的方向逐步地健全和完善,使符合向上向善的行為得到鼓勵、違背向上向善的行為受到制約。揚善必須懲惡。當前,由于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對一些失德行為無法進行懲治。這就導致失德成本低,甚至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要建立健全相應的懲戒機制,讓為惡者付出沉重代價,促使人們趨善避惡,自覺養(yǎng)成向上向善的行為習慣。
。ū疚膩碓矗航洕請 執(zhí)筆:倪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