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調作為一種特殊的機關工作人員流動方式,原本是為了解決單位人手不足或專業(yè)性人才缺乏問題,但現(xiàn)實中借調“頻繁、太隨意”,甚至催生失序、失范借調等現(xiàn)象:時間越來越長、形式花樣百出、變相違規(guī)借調。使得被借調者進退兩難,基層“失血”。(《長春日報》6月26日)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本是一種人之常情。借調作為一種臨時性人力解決方案,或者是人員流動方式,確實有其合理性、科學性和有效性。不過實際情況卻是,借而不還和長期占用,已成為一種內生規(guī)則。被借用的人員不但不受時間的限制,而且在被借用后幾乎不會回到單位,于是乎,借用成為一種變相晉升的通道。
在基層,借調可以說是造成人員“空心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鄉(xiāng)鎮(zhèn)一級,人手本就稀缺,年輕一點的幾乎被上級部門借調一空,造成正常的工作難以為續(xù),有些工作可以說是陷入了癱瘓狀態(tài)。按照程序規(guī)定,借調人員要經過借用單位和被借調單位的雙方同意,還應有主管的領導審批后報人事、組織部門備案,一般不超過三個月,如需延長則要重新履行手續(xù)。然而,在怨聲載道,基層極不情愿被借調的情況下,非正規(guī)的程序使得借調亂象橫生。
任性的借調行為,往往不受程序性限制。借用單位繞開了組織把關的程序,而通過行政長官的個人意志,先借后批或者權力強借,導致基層單位既不敢怒也不敢言。比如,有的單位由黨委或者政府負責人出面提出借調,或者由基層單位的上級單位負責人電話拍板,下級迫于利益考慮和權力服從只得同意。這種亂開口子的借調行為,一個最大的弊病在于,其不會考慮到總量性需要和結構性差異,使得借調變得極其隨性。一旦規(guī)則的口子被撕破,而把控的制度失靈之后,那么違規(guī)借調就會愈演愈烈。
這種隨意性的后果會造成供需的嚴重失衡。上級對借調行為極為依賴,在加速基層失血的同時,也會導致人員使用的不合理。一方面,上級權力機關因為人員臃腫而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基層人員不足又使得工作難以開展。尤其在基層力量本就薄弱的情況,這種抽水效應的結果則是,留下的人長期超負荷的工作,內心則免會失衡,并有選擇逃離的沖動,從而加劇態(tài)勢的惡化。更重要的是,當借調成為一種關系的比拼后,其實也等于從根本上擾亂了正常的競爭關系。
權力失去約束就會泛濫用。約束權力的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相似性。治理“任性借調”當約束權力隨性,給其定規(guī)矩并防止“出軌”就顯得尤為重要。故其解決出路在于,一是要給借調行為立下程序性規(guī)范,比如要求經過組織程序,尤其是要充分研判和組織評判之后,才能作出是否借用的結論。二是借用時間要嚴格控制,不能長期借用或者借而不還。三是對違規(guī)借用行為應給予問責,對非組織程序借用人員,除了要及時進行清退之外,還要果斷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
其實,對于違規(guī)借用行為,很多地方都有著清晰的認識,自上而下的清理也開展了多輪,但往往都是清理之后加劇反彈,狀態(tài)反倒進一步惡化。問題的根源,還在于有禁無罰,有規(guī)無限,權力沒有被關進制度籠子,任意之下就難免問題叢生,“任性”借調行為則會積重難返。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