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網友劉慶東認為,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輝煌的40年,更是國人砥礪奮進的40年。中國鐵路也在40年的發(fā)展歷程中逐步壯大,在“提質增效、強基達標”的時代主題下不斷進取,努力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使命和諾言。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隨著祖國的騰飛,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中國鐵路也在40年光陰歲月中走向成熟。與祖國共成長,與祖國共奮進,鐵路在國家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也在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出時代的最強音。
40年來,伴隨國家在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的投入力度持續(xù)加大,鐵路網的建設如火如荼。從北國冰雪風光到南國絢麗風情,從西部遼闊邊疆到東部沿海河畔,從鄭徐高鐵、蘭新高鐵到最新開通的武九高鐵,鐵路的觸角日益伸進我們生活的每一片土地,切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點滴日常。
比如,蘭新高鐵的開通運營就使新疆與內地間形成一條高質量、大能力的高速鐵路通道。新疆的各種誘人的特產,像“吐魯番葡萄”“庫爾勒香梨”等豐富的瓜果菜蔬,就通過高鐵大通道源源不斷輸送內地。這條新的“絲綢之路”,將物產豐饒的新疆與內地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讓我們感受到濃郁的異域風情和美味,同時也能促進各民族團結友愛。鐵路建設既架設了邊疆與內地的運輸通道,也在各族人民的心中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如今,高鐵以350公里達速運營的速度再次刷新了世界商業(yè)運營速度新高度,向世人展示了中國鐵路的決心與信心。從北京到上海,僅僅只需4個半小時,對于乘坐的旅客而言,中午剛吃了熱乎的吊爐烤鴨,傍晚就能享受上海的南翔小籠包。高速度不僅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讓我們享受高質量的交通出行體驗,更讓高鐵所連接和承載的城市文化和精神特質互相融合,并且重構著我們對于生活理念的認知體系。高鐵在深刻變革我們的出行和生活理念,更快的速度、更時尚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在高鐵的高速運行中感受到國家的強大和中國人的自信。
40年的發(fā)展,國家更加注重人文關懷,更多普惠民生之舉切實地服務于人民。鐵路也在飛速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推出一系列科學化、人性化的服務措施。比如列車無線WIFI的試點全覆蓋、動車組互聯(lián)網O2O訂餐等舉措,就是著眼于人民出行的根本需求,從關乎人民群眾出行的利益出發(fā),為旅客打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家”。我們在車上,在旅途中,利用便捷的網絡進行工作、學習,了解各地風土人情,也能在餓的時候隨手點擊一下手機訂餐APP,在彈出的網頁中盡享沿線美食,第一時間品嘗各地的特色小吃。
40年來,國家在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不斷總結建設經驗,注重科學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強國之本的治國理念,創(chuàng)新社會生產方式,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特別是近年來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是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持續(xù)不斷地增添新動能。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yè),結合社會發(fā)展大局,推出了多種便民措施。例如,推進“移動售票車”流動進廠礦、進校園、進機關;實施貨運列車“門對門”運輸服務,精準對接運輸平臺,為廣大貨主提供高效的“私人定制”;開通電話、網絡訂票多種運營方式,并延長預售期等。這些便民措施充分釋放了改革紅利,促進了社會經濟發(fā)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輝煌的40年,更是國人砥礪奮進的40年。中國鐵路也在40年的發(fā)展歷程中逐步壯大,在“提質增效、強基達標”的時代主題下不斷進取,努力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使命和諾言,以黨和人民滿意的新業(yè)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網友 劉慶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chuàng)評論、理論文章可發(fā)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暑運“大數(shù)據(jù)”見證鐵路改革發(fā)展成果
“一條鐵路”所帶來的超乎你的想象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