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財經界回顧十八大以來砥礪奮進的改革成就,紛紛為十九大后的進一步改革建言獻策。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見,也不乏語出驚人者,例如有著名財經作家提出,“一帶一路”就是把人民幣“泡沫”向全世界輸入。這種把國家戰(zhàn)略簡單財經“娛樂化”的“互聯(lián)網時代抓眼球”,既不專業(yè)、更難以形成對金融改革的建議,值得商榷。
十八大以來,我國的金融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也為進一步深化改革積蓄了力量。在外匯領域,過去幾年里,我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資本管制力度,通過建立隔離墻限制了資本的國際流動,在保證經濟形勢平穩(wěn)向好的同時,泡沫難以外溢也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要改善這一狀況,依靠現(xiàn)有的“美元獨大”的國際貨幣體系顯然是行不通的。
美國次貸危機后,聯(lián)儲的量化寬松政策雖然穩(wěn)住了美國經濟,但是卻嚴重削弱了美元信譽,使得人民幣匯率和美元掛鉤的基礎日益不牢靠。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投資和貿易,是中國經濟再開放的高瞻遠矚,而金融領域基本使用美元結算的現(xiàn)狀,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很大風險——金融不僅不能像那位財經作家說的“轉嫁泡沫”,反而很有可能拖了“一帶一路”的后腿。
我國擁有獨特的政策優(yōu)勢和制造業(yè)全產業(yè)鏈優(yōu)勢,能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助力。但中國的優(yōu)勢也存在窗口期,不能任由美元貿易和投資持續(xù)透支我國的信用,當前盲目使用美元的結果,相當于用中國制造的含金量為美元做了背書。因此,未來十年就是人民幣走出去的黃金時間,必須抓住這一時間窗口大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之所以很多人樂談“一帶一路”和所謂人民幣“泡沫”的關系,就是因為他們在簡單看待中國海外并購的需求。中國對外投資絕不是要轉嫁所謂人民幣“泡沫”,而是要通過產能合作提高“中國制造”的含金量。金融發(fā)展科學告訴我們,人民幣國際化是人民幣結構性去泡沫的關鍵所在。如果人民幣被傳統(tǒng)國際貨幣體系堵在國內,最終結局將是不得不在國內資產價格下跌和人民幣匯率貶值之間進行選擇;狻芭菽弊詈玫慕鉀Q方式是通過推進“一帶一路”,在引入外國資本的同時提升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應用。
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相較非洲、中東等地區(qū),在我國周邊國家的邊貿結算和投資中使用人民幣更加重要,同時難度也更大。目前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應用還遠遠不夠。雖然我國央行和多國簽訂了人民幣互換協(xié)議,但在實際經濟運行中,如果這些國家的企業(yè)和個人使用人民幣的意愿未得到充分調動,金融脫虛入實就無從談起。
因此,人民幣國際化的核心和本質,就是要通過改革使得金融真正脫虛入實。立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通過頂層設計和政策導向,促進人民幣在貿易結算和跨境投資中的使用。參考中國債券市場的建設模式,可以以“金字塔”形式的匯率貨幣互換協(xié)議方式,幫助商業(yè)銀行層層化解匯兌風險,最終通過在貿易和投資中人民幣的廣泛使用,形成實實在在的人民幣匯率,提高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接受程度。
財經專家隨意詬病詬病人民幣國際化的言論是不負責任的。中國經濟體量巨大,人民幣有效匯率的行程過程前無古人,央行的積極參與,就是充當匯率風險最后買單人的角色。特別是在初期,央行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外匯儲備,不是為匯兌損失埋單,而是要通過貨幣互換等金融工具,主動為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分散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的匯率風險,建立起實體、商業(yè)銀行、央行構成的匯率風險分散金字塔結構,以此鼓勵商業(yè)銀行、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參與到人民幣國際化業(yè)務中來,加強人民幣跨境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以脫虛入實的方式助力“一帶一路”沿線的人民幣國際化。(作者是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