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49歲的濟南居民李春東在世茂天城小區(qū)內的一家店鋪里忙碌著,門頭雖不大,前來買東西的居民卻絡繹不絕,小店門口懸掛的“便民生鮮店”牌匾格外醒目。以前,李春東在馬路市場擺攤,該馬路市場拆除后,她開了這家便民生鮮店。像李春東這樣的社區(qū)便民生鮮店店主,在天橋區(qū)共有45名。這是天橋區(qū)對小商小販的管理創(chuàng)新。(12月20日《濟南日報》)
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是城市永遠的痛。因此,各地對于占道經營、馬路市場的打擊從來都不手軟。不過,在治理這些現(xiàn)象的時候,也出現(xiàn)了悲催場景:城管人員和小商小販成為了對立面,水火不容,有你無我。
城市需要美麗的臉蛋,市民需要吃飯的嘴巴。這兩者是不是矛盾的?其實,城市的臉蛋和市民的嘴巴,原本不該是矛盾的。
最近這幾年,濟南市加大了城市治理力度。就像天橋區(qū)一樣,今年伴隨著全市拆違拆臨工作的持續(xù)推進,累計拆除各類違建臨建4334處,共計463.54萬平方米,更寬的道路、更美的環(huán)境都讓百姓獲益不小。但是,隨著違建被拆除,13處馬路市場被清退,也出現(xiàn)了居民生活不便和小經營者失業(yè)等問題。
這個地方充分考量了民生的問題,就是對小商小販進行招安。招安的一個舉措就是,在天橋區(qū)的生活小區(qū)建設了一批“社區(qū)便民生鮮店”,把這些小店鋪,以最低價格租賃給小商小販,特別困難的還免除一些費用,甚至免費提供場地。
這樣一來,小商小販有了一個“風不打頭雨不打臉”的經營場地,也就不需要到風雨里飄搖了,也就不需要繼續(xù)占道經營了,也就不需要與城管人員躲貓貓了。他們就將新鮮產品放在小店里,依靠汗水和勞動書寫自己的“詩和遠方”。
對小商小販的招安,紓解了很多現(xiàn)實問題。比如,以往的時候,市民不想到超市購買商品,原因是新鮮度達不到和距離較遠。而如今出門“走兩步”就能買到新鮮蔬菜、新鮮水果,也就不需要到占道經營的地方購買了。比如,城管人員也不需要充當“惡人”了,有了經營的場所,很少有了占道經營和馬路市場,城管的“文明程度”自然就高了。
治理小商小販的占道經營和馬路市場,一些地方不是驅趕就是扣物,還有的地方發(fā)出通知“禁止購買占道經營商品”,結果治理的效果總是事與愿違的。思路一變天地寬,濟南市天橋區(qū)建設“社區(qū)生鮮店”招安小商小販的做法就值得借鑒。
這種模式說明,治理占道經營也可以不是“一場戰(zhàn)爭”,關鍵在于你心里有沒有民生。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