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中國高鐵正式投入運營,經(jīng)過十年的發(fā)展,中國高鐵已超過2.5萬公里,3000多輛高速列車日夜在中國大地上穿梭。中國高鐵發(fā)展為何如此之快?未來將走向何方?請聽中科院力學所研究員、高鐵設計專家楊國偉在SELF格致論道講壇上的分享。
最近十年,大家感覺中國變化最大的就是高鐵了。與別人交談,我們經(jīng)常會問:你的家鄉(xiāng)通高鐵了嗎?
我是上世紀80年代上的大學,當時買臥鋪票需要團級以上的介紹信,所以只能買到綠皮車的座票。特別是春節(jié)的時候,甚至要坐貨車改的臨時班車,車廂里沒有座位,就鋪一張報紙坐在地上……
后來我在日本留學三年。當時日本新干線的最高速度是每小時270公里,每次看到新干線,我都覺得怎么這么漂亮、這么舒服、這么快。當時的心情,用現(xiàn)在的流行語來說叫“羨慕嫉妒恨”。
但是現(xiàn)在,我們再也不會“羨慕嫉妒恨”了,F(xiàn)在,我國的高鐵有2.5萬公里,5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基本上全部通高鐵了,每天有3000多輛高鐵日日夜夜在路上來回跑。
回顧一下高鐵的歷史。1964年,日本在東京奧運會前夕開通高鐵,當時他們叫子彈頭,每小時時速200公里,真是了不得!從那以后,世界各國開始研究高鐵,法國1981年有了高鐵叫TGV,德國1991年有了高鐵叫ICE。
其實我們國家研究高鐵還是挺早的,從1990年開始論證北京到上海的京滬高鐵,接著布局高鐵研究項目,一直到2002年左右,研制了很多高鐵,比如先鋒號、中華之星,這些都是時速200公里的高鐵。但它們?yōu)槭裁春髞矶紱]有投入運營呢?因為高鐵作為一種大眾化的產(chǎn)品,必須非常成熟,而當時我們的工業(yè)基礎和技術力量都比較弱,這些研制的高鐵經(jīng)!芭扛C”,不能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所以,中國高鐵的研制漸漸走上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之路。
2008年,我國高鐵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京津城際高速鐵路貫通了。當時的車型是從德國西門子引進的,最高時速達到350公里,運行速度為300公里。
我國從1990年開始研究高鐵,通過當時的京滬線、武廣線研制更快、更好的列車。其中最關鍵的一步,是從2009年到2011年這三年里開展了“兩部聯(lián)合行動計劃”。什么是兩部?就是當時的鐵道部和科技部。行動計劃的目標之一,就是要針對京滬高速鐵路,研制出自己的高速列車。
經(jīng)過3年的努力,我們終于研制出了CRH系列車,也就是中國鐵路高速列車。
大家經(jīng)常聽到高速列車和動車組,它們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呢?原來的綠皮車、現(xiàn)在的貨車都是動力集中型,也就是前面有一個機車帶著后面的車廂往前跑,就像我們平時說的“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現(xiàn)在的高鐵不一樣了,動力是分散的,每節(jié)車底下都裝了牽引動力,簡單地說,就是每節(jié)車都裝了發(fā)動機,聯(lián)合在一起往前跑。這樣的列車跑得快,所以世界上現(xiàn)在列車發(fā)展的潮流都是這種“動力分散型”,我們國家也叫動車組。
在我國,動車組主要針對既有線路,在既有線路上的動力分散型列車都叫動車組,而新修的線路就叫高鐵。其實,從動力分散角度來說,高鐵也是動車組。
目前,我們基本上在各個平臺上都有了自己的更高速的列車。同時,我們還根據(jù)環(huán)境需要設計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車。比如,哈大線(哈爾濱到大連)上的列車被改造成高寒列車,確保列車的所有部件和材料能夠耐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對跑西北的列車,還需要研究防風沙。
因為所有高速列車的原型都是在世界各個國家平臺上研制出來的,于是就存在不統(tǒng)一的問題。針對此,我們提出了“互聯(lián)互通、滿足用戶的需求”,要把原來世界各個國家的不同標準,變成統(tǒng)一的中國標準。這些中國標準的列車,我們把它叫做“中國標準動車組”。
另外,我們正在研制600公里磁浮列車。我們這么大的國家,這個技術是一定要掌握的。為什么呢?因為日本研制的磁浮列車,最高速度達到603公里,他們宣稱要建成從東京到大阪的磁浮列車,運行速度550公里。我們國家未來也應該有時速600公里的磁浮列車,并建立起中國的標準體系。我預計,可能5年之后,我們就可以在中國坐上時速600公里的磁浮列車。
中國高鐵正載著我們駛向美好的未來!
(徐蓓整理,內容由“中國科普博覽·SELF格致論道講壇”提供)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