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元宵夜,599歲的故宮“閃瞎”了。故宮首開夜場燈會,線下宮燈如晝、人潮如織,線上千追萬捧、“一秒沒票”。
這不是故宮第一次成為全國焦點。從“萌萌噠”雍正到“美美噠”口紅,從高口碑“我在故宮修文物”到連續(xù)多年全國旅游目的地“狀元”,故宮近年來持續(xù)成為跨界網(wǎng)紅、“帶貨王”、金牌景區(qū)和世界博物館優(yōu)等生。
很多人都有一個感覺,這些年故宮仿佛突然“闖”進了人們的視野,并迅速走紅。故宮為什么這么紅?
故宮為什么這么紅
有人說,因為故宮牛啊,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院,藏品近168萬件,超過九成是國家頂級文物。
然而,七八年前,同一個故宮,卻是一個沉重的故事。故宮攤販宰客、游客夾帶文物風波、藏品在倉庫發(fā)霉、宮內(nèi)開設星巴客惹爭議、滿眼都是“觀眾止步”牌子……各種負面消息,讓故宮口碑一度陷入低谷,甚至數(shù)度名列“最不值得旅游目的地”榜單。
變化從2012年開始。當年走馬上任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一語道出秘訣:故宮活起來,背后是一場管理革命,從“以文物為中心”走向“以觀眾為中心”。
首先是擴大參觀面積,從2012年的30%,持續(xù)擴大到2015年的65%,再到2018年的80%,新開放了南大庫家具館、3/4的城墻,越來越多的院落、展覽、文物與公眾“見面”。
打開了門墻,還走進人的心里。原先1700多個高高低低的井蓋變平了,300多根燈柱換成了景觀宮燈,很多“觀眾止步”的牌子移走了。地方大,走久了累,故宮增設了800張休息座椅,讓游客“有尊嚴地休息”;過去入門難,現(xiàn)在同步設置多達32個檢票口,并開通網(wǎng)上售票;考慮到性別差異,男女洗手間數(shù)量比例改造成1∶2.6……就算與現(xiàn)代服務窗口相比,人們也會感嘆,故宮真是太體貼了。
最令人稱道的是午門入口。午門有三個門洞,過去,中間最大門洞為貴賓專用,供游客通過的兩側(cè)小門常水泄不通。2013年起,午門開始禁行機動車,三個門洞同時打開,人流不堵了,心里不堵了,故宮真正走進了人們心里。
搞清“為了誰”,故宮活了起來
故宮不但打開了有形的圍墻,也打通了人們精神的門墻。故宮里藏的是什么?不只是故宮的寶貝,也是全國人民的寶貝。
2015年,《清明上河圖》在故宮展出,真可謂火爆一時,“故宮跑”由此流行。這證明,老祖宗留下的寶貝,中華兒女自有情結(jié),自有渴盼。直至《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電視節(jié)目,更是出一款、火一款,通過現(xiàn)代媒介手段,現(xiàn)代人與國寶對話,與歷史對話,與傳統(tǒng)文化對話——沉睡的文物就這樣一點一點活起來。
2015年,“故宮淘寶”微信公眾號一篇《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故宮不但活起來,還萌起來,活潑起來,生動起來。此后的故宮,燃點一個接一個:初雪的故宮、深秋的故宮、大年里的故宮、直至此次故宮上元燈會……一發(fā)不可收拾。
這一連串舉動的關(guān)鍵詞,是人民。文化資源要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
走進人的眼里,走進人的心里,看到人的需求,體貼人的需要,解決“為了誰”的問題,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自然就活起來、美起來、生動起來、當代起來。
這其實是一個簡單道理。清代乾隆皇帝的金甌永固杯躺在倉庫里,就是一塊蒙塵的金子,只有走進人們的眼里,它才有了穿透歷史和時光的魅力。那些“觀眾止步”的宮殿,攔在紅線里面,只是一間間老屋子,只有向人們敞開,才能發(fā)出歷史與文化的亮光。
走正門不走偏門
故宮的走紅,還有另一個秘訣:堅持走“正門”。
過去的故宮,不可謂不努力。但是,類似引入星巴克以吸引人氣,“觀眾止步”以保護文物,是思維上的偏門。
沒有“人”,不服務好人的真正需求,游客不過被看作了行走的門票、文化的外人,那么故宮也不過是故紙堆。
這當然也是很多博物館的通病。很多博物館并不是不走“正門”,而是不敢開門。過去,故宮九成文物沉睡在倉庫,或許有保護文物的考慮,但多少寶貝就在時間與空氣中慢慢銹蝕蒙塵。如今,故宮敞開大門,把寶貝還給人民,寶貝不但活了,還有了當代的生命力。而一年15億的文創(chuàng)營收,“站著把錢賺了”,這又是多么雄厚的底氣,該有多大手筆去修繕文物、保護文物?
文保單位,絕不應是靜水一潭。流水不腐,只有與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與當代價值、當代生活方式、當代文化精神融為一體、與時俱進,文化才會顯露出其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古人之規(guī)矩”才能開出今天之生面,我們的文化自信才會極大激發(fā)、極大堅定。
。ㄩL江日報評論員 華智超 邢帆)
網(wǎng)友熱議
跨越近600年的聯(lián)手
@謝國強:近600年前工匠精神和現(xiàn)代高科技產(chǎn)品的結(jié)合,把故宮妝扮得如此完美,無與倫比。
@你們的小穎:感謝每一位把故宮打造得越來越年輕的人!
@班班: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會永葆活力,有活力才能真正源遠流長!為不能到現(xiàn)場遺憾,為這一夜的故宮點贊!
文化遺產(chǎn)不應暮氣沉沉
@vivi:如今的故宮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值得共同探討的企業(yè)營銷案例!
@思想者:對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更不應該是僵化的,暮氣沉沉的,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滿足老百姓對傳統(tǒng)文化的需求,才是最好的保護形式。
@韓曉亮:讓文化活起來,走進人民生活里。這不僅僅是人民的呼聲,也是傳承我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的需求。
@諸事勿擾:故宮底子畢竟不是一般的文物博物館比得上的,還能繼續(xù)開發(fā)的東西太多了。
用情懷滋養(yǎng)舊日宮墻
@葉子芽:希望館長不必過于揣測所謂的“年輕人喜歡什么”,其實認真嚴謹做出來的作品我們都會喜歡的。
@雙月傍鳥飛:聽過單院長的講座,他說得最多的就是尊嚴,讓游客有尊嚴地參觀,讓文物有尊嚴地展覽。
@感君顧:把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把情懷收集起來滋養(yǎng)舊日宮墻,讓它得以延續(xù)和永遠矗立。
。ㄩL江日報評論員楊京 整理)
單霽翔談故宮
對故宮心懷敬意
故宮既是北京的,也是全國的,還是世界的;故宮既是過去的,也是今天的,還是未來的。她從歷史中走來,還要健康地走向未來。作為“故宮人”,保護好故宮文化遺產(chǎn),建設好故宮博物院,是我們的神圣職責。
——2012年新華社專訪
擇一業(yè) 終一生
有一次我連著幾個月的時間,總看到一位漆器師傅在修同一件器物,就忍不住問他還要修多久。師傅回答說,7個月。因為在北京,只有伏天才能一天刷兩道漆,平常是一天刷一道,而這件器物一定要刷滿120道漆。
——2016年談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讓陳列品都活起來
什么樣的博物館才是一座好的博物館呢?我覺得應該看博物館的文化資源對社會、民眾做了多大程度的貢獻。應當重新認識文物的價值,它們是有生命歷程的,它們可以活在當代,可以融入人們現(xiàn)在的生活。
——2017年在新華網(wǎng)“思客講堂”的演講
用生動語言講中國故事
要想向普通觀眾,尤其是年輕人打開塵封的歷史,解讀經(jīng)典的文化,就需要用一種生動的、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加以表達。新穎的形式、生動的語言、豐富的內(nèi)涵、傳遞出的“正能量”,恰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元素。
——2018年接受人民網(wǎng)專訪
沒人買談何“文創(chuàng)”
過去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基本都是復制,一廂情愿地把我們認為很好的東西復制以后擺在那,也沒什么人買,F(xiàn)在我們懂得了要研究人們生活需要什么,大家的碎片化時間怎么利用;還要挖掘自己藏品的信息,把藏品信息和人們的生活需求聯(lián)系起來,才能出文創(chuàng)產(chǎn)品。
——2018年接受央廣網(wǎng)采訪
打破“觀眾止步”的思維
我是7年前來到故宮博物院工作的。上崗以后我看到的是什么呢?我看到70%的范圍是豎了一個牌,寫著“非開放區(qū),觀眾止步”,人們是進不去的。我看到99%的文物是沉睡在庫房里面的,人們根本看不到。我看到人們沿著故宮中軸線,跟著導游的小旗往前走,沒有深度感受故宮文化的魅力。
——2019年在亞布力中國企業(yè)家論壇第十九屆年會上的演講
每件文物都要光彩照人
當這些文物得不到保護的時候,它們是沒有尊嚴的,它們是蓬頭垢面的;它們得到了保護,得到了展示,它們就會光彩照人。所以我們?nèi)合露Q心,明年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時,收藏的186.269萬件文物每一件都必須要光彩照人。
——2019年在亞布力中國企業(yè)家論壇第十九屆年會上的演講
。ㄩL江日報評論員楊京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