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大促正酣,“電商專供”又成熱點。
什么是“電商專供”?“剁手達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并且很多人都對它經歷過一個“再認識”的過程。網絡上,不少商品貼著“專供”“定制”“尊享”等標簽,價格優(yōu)惠,賣相良好,讓人充滿好感。其實呢?很多人發(fā)現,部分所謂“電商專供”,儼然成了價廉質劣的代名詞。紙巾薄一點,電器少元件,衣服做工差……套路深深,讓人大呼上當。
如此“電商專供”,何以存在?簡單來說,因為競爭。一直以來,不少消費者對網購的心理預期,就是兩個字——便宜。也因此,一些商家不斷壓縮成本,以拉低售價、贏得競爭。有的銷售線下同款產品,但在質量上悄悄做些手腳;有的專門為電商生產“特供”產品,甚至針對不同的電商平臺推出各自的特供款。比如根據我多年的“剁手”經驗,有些電器類產品,功能、外形與線下產品雷同,但型號不同,連作比較、指責其以次充好的機會都不留給你……
應該說,電商作為一種銷售渠道,有其特點,商家在產品生產上進行差異化布局,合情合理。但差異化不代表可以打擦邊球,不代表可以暗藏貓膩。說白了,網絡只是一種銷售渠道,并不是特殊渠道,更非法外渠道,對“電商專供”予以規(guī)范、嚴管,很有必要。比如最基本的一點,電商平臺不妨強化管理,要求商家嚴格遵守知情同意原則,對產品情況履行告知義務,比如該款與線下產品是否相同?差別有哪些?列出明細,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這是基本的前提。
當然,對于“電商專供”的反思,不能止步于此。如果把電商比作一棵大樹,“電商專供”應該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枝丫,理應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電商是什么?它不僅是一種渠道,更改變了商家與消費者的互動方式,提供了對接需求的更多可能。舉例來說,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對哪些產品價格敏感,對外觀、功能等有哪些需求,這些信息可以通過分析獲得,其間無疑蘊含著巨大的空間和機遇。從一些商家的嘗試來看,通過分析線上顧客的行為,對產品設計、功能等予以調整,甚至推出全新產品,大受歡迎。這才是“電商專供”應有的樣子!
尤其當前,消費升級趨勢愈發(fā)明顯,人們對價格敏感度下降,對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現有的“電商專供”身披罵名,而“線下同款”反而成了品質保證。這說明什么?說明走低價路線的電商專供,已經走不通;只有進一步對接用戶的多元化需求,才能贏回用戶、備受追捧。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