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的“學習困難”門診火上了熱搜。該門診于2020年9月開設,每周四下午開診,近兩年來已接診和幫助了1500多名孩子。(8月6日新華網(wǎng))
嚴格來說,“學習困難是病”這一診斷并不準確——它并非病因,反而是生理、心理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結果,F(xiàn)實中,確有一小部分因天生缺陷而導致“學習困難”的孩子。對于這些孩子,讓他們到正規(guī)的“學習困難”門診進行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和康復訓練,無可厚非。然而,有一些家長看到孩子成績不理想,就懷疑其患有“學習困難癥”。同時,將“學習困難”門診視作靈丹妙藥,寄希望于“藥到病除”。這不僅顯得有違常識,而且本末倒置。
“學習困難”門診目的在于找到孩子出現(xiàn)“學習困難”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不能學、不愿學,進而幫助家長去理解問題所在,和家長一起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而且,在具體治療中,衡量孩子“學習困難”是否改善,成績不是唯一標準,醫(yī)生更為看重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親子關系、精神狀態(tài)等。
“學習困難”門診的火熱,除了有部分家長的過分追捧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它填補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缺。比起孩子的“學習困難”,家長的“教育困難”也同樣值得重視。正如,在“學習困難”門診的一些案例中,有一些孩子本身沒有太大的學習困難,卻因為家長不恰當?shù)慕逃绞交蚣惫慕逃^念,人為地給孩子添加學習難度。看孩子成績不好就懷疑“有問題”,并急匆匆去尋醫(yī)問道。殊不知,需要“看醫(yī)生”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歸根結底,孩子學習不好,需科學分析、具體分析、多元求解,不可能一次問診就能一勞永逸。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