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生產(chǎn)、運往美國、黃牛排隊回收、高價賣回國內(nèi),自9月10日上市后,部分iPhone6沿著該鏈條往返于中美。為了一部手機(jī),富士康工人、黃牛黨、果粉等每個群體似乎都很累。這演繹出獨特的中國式“黑色幽默”,也造就了中國特色的“商機(jī)”。(10月8日《新京報》)
自9月19日iPhone6上市以來,關(guān)于華人在外徹夜排隊搶購以及引發(fā)沖突的新聞不絕于耳,而國內(nèi)水貨賣出近2萬元的“土豪價”更是讓不少果粉憤怒。一邊是急于獲得iPhone6的中國用戶,一邊是國內(nèi)無法從正規(guī)渠道購買iPhone6,兩者間矛盾再次造就了一個巨大的、有中國特色的“商機(jī)”。一部組裝于中國的手機(jī)一再將中國排除于首發(fā)名單,且要承受遠(yuǎn)高于國外的價格,不得不讓人深思。
事實上,每年的9月蘋果公司新品上市即意味著新一輪的中國黃!笆⒀纭,7年來iPhone在中國積累的大量粉絲,也一次次地期望9月這場科技界的“春晚”能把中國納入其“直播”的范圍。殘酷的現(xiàn)實是,“直播”的信號一直被掐斷。
正規(guī)的渠道被堵,走私就順理成章了。有外國的研究員曾預(yù)計,中國政府批準(zhǔn)iPhone6在內(nèi)地銷售前,將有500萬部iPhone6以走私的方式進(jìn)入中國。似乎那些走私的水客和黃牛成了工信部政策的唯一受益者。9月中旬,水貨iPhone6在中關(guān)村的報價,根據(jù)配置不同,從1.3萬元至2萬元不等,是其正常價格的近4倍。如此暴利,也就應(yīng)了馬克思那條著名的論斷:“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被絞死的危險!瘪R克思說的是“資本”,但對照國外華人搶購的場景,也就能明白個中三味了。
政策的壁壘和國內(nèi)市場的旺盛需求使中國的消費者成為最終的受害者。時間的滯后是一方面,價格的“歧視”則更難以接受。與美國最低(16GB版本、兩年合約機(jī))為199美元(約1221元人民幣)相比,相同容量港版5588港元(約4424元人民幣),國行版則需5288元。這個現(xiàn)象的奇特之處在于,從河南、江蘇富士康工廠運出的iPhone6到美國溜達(dá)一圈后,重返中國就身價倍漲了。其中的運費、關(guān)稅、增值稅等,都要消費者掏,價格不高才怪!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就在9月30日,工信部給果粉們送上了一份國慶“大禮”,iPhone6終于獲得了入網(wǎng)許可證,蘋果隨后宣布10月17日iPhone6在國內(nèi)上市。這遲到的一個月,是不是黃牛們大量走私的原因呢?明年9月蘋果的“春晚”,工信部是不是又要掐一掐“直播”的信號呢?
一個成熟的市場絕不會讓商人賺不了錢,iPhone6的中國式“商機(jī)”是市場經(jīng)濟(jì)中正常的商人逐利行為。事實上,蘋果手機(jī)的走私目前已經(jīng)陷入到了一種道德和法律的悖論之中,從法律上,我們當(dāng)然要決絕走私,然而國內(nèi)禁售我們又不得不依賴走私。有美國媒體如此評論這種“商機(jī)”:是“一群中國人沒日沒夜裝配iPhone送到美國,再由一群中國人沒日沒夜排隊買下送回中國,最后以這兩群中國人都出不起的價錢賣給另一群中國人”。是我們的政策太高傲市場太脆弱,是他們的幽默抑或諷刺?我們冷暖自知。
(責(zé)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