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三省,趙本山就是遼寧的驕傲,多年來一直是當地最響當當的“品牌”。近日的幾條輿論,再次將趙本山推至風口浪尖。12月2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官方微信公眾號“俠客島”刊發(fā)了司徒格子一篇名為《各類謠言傳滿地本山能否挺過去?》的文章。(12月30日澎湃新聞網)
顯而易見,近期網上有兩種平行的聲音在交錯圍毆趙本山,讓公眾云里霧里,看不清本山的真面目。
一種聲音是尖銳的文藝批評。比如有評論說“沒法讓中華民族發(fā)笑的趙本山,已然脫離主流文化。而這,對一個藝術家來說,無異于進入了一種囚籠”。
另一種聲音是涉及趙本山個人品行、甚至與黑社會牽上關系的各種傳聞。27日晚,微博被趙本山刷屏,一則“趙本山被抓,家中搜出20噸黃金”的傳聞至今仍在發(fā)酵。趙本山的幾位徒弟相繼出面辟謠,還曬出趙本山打籃球的近照。
應該說,文藝批評是理性的聲音,哪怕一段時間較為集中于某個演藝界的公眾人物,也是正常的。在今年10月15日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總書記就指出,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倡導說真話、講道理,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
事實上,對趙本山作品的批評早就見諸媒體,主流媒體也有發(fā)聲。幾年前,《人民日報》就發(fā)表張頤武的《趙本山“特長”與“特短”通俗與庸俗》一文,直指趙本山的“特長”在某些時候也會成為“特短”!坝袝r通俗和庸俗只有一步之差,有時適應觀眾和迎合觀眾也只有一步之差,稍有不慎,就難免會失掉必要的分寸!
良藥苦口利于病。文藝批評是針砭時弊的良藥。只有說真話、擺事實、講道理,旗幟鮮明開展批評,才能明辨是非,繁榮文藝。近幾個月,幾位知名學者紛紛發(fā)表文章抨擊趙本山的小品、電視劇格調低下,甚至有人斷言趙本山時代已經過去。
但是,在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里,一方面文藝批評應堅持客觀公正、科學理性,不隨意戴帽子、打棍子,將引導文藝作品引導到核心價值觀上來;另一方面,要寬容不同的聲音,尤其是辯論的聲音。真理越辯越明,不比誰的嗓門大,而看誰更有理,更能說服公眾。
眾所周知,與文藝批評截然不同的是,謠言的負能量,不僅能在一夜之間玷污公民的名譽,還可能從根本上破壞公眾對政府、社會及治理體系的信任,造成嚴重的思想混亂。時下,人們看到,環(huán)繞在趙本山周圍的,批評與傳聞齊飛,吐槽共涉黑一色。如果謠言穿上批評的馬甲,就會肆無忌憚地插上了翅膀,捕風捉影,似是而非,混淆視聽,誤導公眾,受傷的不僅僅是趙本山本人。
如果放任謠言淹沒對趙本山的批評,那么,就會失去批評應有的功力。此間有評論發(fā)聲:本山大叔,你人在哪兒呢?現在趙本山的身份認證依然是遼寧省文聯副主席。既如此,趙本山是否涉黑,火力集中的批評是否意味著趙本山攤上啥事了,等等,相關部門不應一直保持沉默,期待盡快對此作出正面回應,不再讓謠言與批評混雜在一起忽悠公眾。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