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要求芝麻信用、騰訊征信等國內8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yè)務的準備工作,標志著個人征信市場化破冰,互聯(lián)網成為征信新元素。
信用,作為文明之邦的中華民族一張亮麗名片,影響了一代代炎黃子孫,造就了一代代華夏兒女。一諾千金的道德模范、誠實守信的凡人善舉、視死如歸的鋼鐵戰(zhàn)士、清正廉潔的黨員干部,有力地支撐起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架構。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尤其是“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信用缺失成為社會發(fā)展中的突出“軟肋”,制假售假、網上欺詐、逃債騙貸、學術不端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尤其是無良奸商的毒食品、毒工廠,麻木不仁的見死不救,恩將仇報的“救人反被訛”等極端事件頻頻沖擊社會道德底線,銷蝕著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信任。如何切實改善社會信用狀況,成為人們的普遍訴求。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昌。一個國家的發(fā)展質量與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社會的信用機制運行情況;一個人的發(fā)展進步與建樹,同樣與本人的信用程度息息相關。隨著我國各項改革不斷推進,市場化程度愈來愈高,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領域越來越廣,加強誠信建設已不止關乎我們會不會吃到“地溝油”、“瘦精”,還關乎一個國家的整體形象和聲譽。從這個角度看,國家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著更為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我國人口多、差異大,道德與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信用缺失的時間久、范圍廣,危機程度嚴重。運用道德手段雖可治本,但曠日持久,時不我待;運用法律規(guī)制雖有“治標不治本”之虞,但能普遍推行,立等見效。因此,必須既要依靠道德提升,又要依靠制度建設,二者相得益彰,交叉互動,相互協(xié)調,共同提升。
對于國家來說,要搞好頂層設計,通過建立健全一整套引導人們自覺守信的長效機制,把失信行為關進制度的“籠子”,使誠信缺失問題從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和解決;要完善獎懲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使失信受懲的教訓成為一生的“警鐘”;加強誠信文化建設,讓誠實守信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通過持續(xù)努力,打造良好信用環(huán)境。
“打鐵首先自身硬”、“治國先治吏”。政務誠信是社會信用的基礎,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風向標”。政府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頭講信用、履承諾,充分發(fā)揮其在信用體系建設中的表率作用,必然會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廣大市場主體的基本責任是依法經營和誠信交易。因此,市場主體在追求利益時,應守住“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yè)道德”底線。
對于每一個社會個體來說,就要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讓信用成為一種文化,一種美德,一種自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營造“講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社會氛圍,再現(xiàn)文明禮儀之邦的精神風貌。
(責任編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