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證霸”4年拿65個證書,投50份簡歷未獲面試通知。準畢業(yè)生孫夢濤,大學四年狂攬65個證書,其中國家職業(yè)資格類證書6個、國家級榮譽證書5個、省級榮譽證書15個、市級榮譽證書8個,校級榮譽證書27個,坐擁4次獎學金,并且連續(xù)兩年綜合成績?nèi)珜I(yè)年級第一。孫夢濤望著這些證書,有說不出的成就感,他覺得證書能證明他的能力?扇缃駪{借著這么多的優(yōu)勢,卻找不到一份稱心工作。(5月10日映象網(wǎng))
“證霸”就業(yè)受挫,其實并不值得大驚小怪。證書不一定等于能力,現(xiàn)在很多大學生應(yīng)聘時都會出示一摞一摞千奇百怪的證書,用人單位早就習以為常了,并不會因為誰證書多而多看一眼。這無疑是一種進步,對大學里存在的盲目的“考證熱”而言是一劑清醒劑,提醒大學生們要更加腳踏實地,不要為了考證而考證,更不要認為有一堆證書裝點門面就能“前途無憂”了。
不過,雖然某些證書在求職時不那么吃香了,但“證書依賴癥”在職場和社會生活中卻依然未能根除,有的還非常頑固。例如,有“過來人”就分析說,學歷遠比證書要重要,孫夢濤的65個證書抵不過一個985院校的學歷。這雖然只是猜測,卻也有一定的可信度。而學歷依賴,究其實也是證書依賴之一種。
毋庸諱言,現(xiàn)行的社會評價體系,在某些方面過度依賴于那些形式上的東西。有時候,一張“紙”比實際能力更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實際上,有沒有文憑、有什么文憑以及有沒有證書、有什么證書,并非衡量一個人能力的惟一標準。不少有文憑有證書的人難逃“高分低能”的桎梏,而很多無文憑無證書的“雙無人員”卻做出了非凡的成績。正反兩方面的例子都舉不勝舉,無須贅述。
之所以有人認為證書奇貨可居,之所以有人對證書趨之若鶩、為了一紙證書孜孜以求,無非在于其本身所蘊含的高附加值。所幸的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附著于證書之上的光環(huán)逐步被剝離,理性的用人單位也對證書有了更審慎的態(tài)度。只有重新構(gòu)建更科學更合理的社會評價體系,重實際、輕形式,才能徹底破除“證書依賴癥”,讓證書回歸本位、讓人才各得其所。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