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新京報、央視等媒體的持續(xù)關注下,“常州外國語學校建在污染地塊旁,氯苯超標近10萬倍,500學生身體異常”的新聞不斷發(fā)酵。據(jù)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18日報道,自2015年底以來,常州外國語學校很多在校學生不斷出現(xiàn)不良反應和疾病,有493人出現(xiàn)皮炎、濕疹、支氣管炎、血液指標異常、白細胞減少等異常癥狀。調查發(fā)現(xiàn),污染地塊部分污染物超標近10萬倍,學校內污染物質與污染地塊上的污染物質對應吻合。當?shù)丨h(huán)保部門和學校官方都曾經(jīng)發(fā)布正式聲明表示學校附近環(huán)境無異味,土壤、地下水符合標準,但家長們并不認可。
根據(jù)媒體調查,該校開始施工的時間比環(huán)評批復時間整整提前了7個多月,屬于典型的未批先建。即便如此,新京報的報道中還特別提及:已經(jīng)確認符合建校規(guī)范的環(huán)評報告最后還指出,項目北側場地“土壤和地下水已經(jīng)受到污染,存在人體健康風險和生態(tài)風險”。報告還建議,為避免“所在區(qū)域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本地塊嚴禁開發(fā)和利用地下水資源”。而實際上,建校所用的正是抽上來的重污染地下水。
在校讀書的,于祖國是八九點鐘的太陽,于家庭是長輩的心頭肉。本來是去讀書的,結果卻中了毒。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件事的處理結果必然牽動人心。一句簡單的合格,解釋不了目前的狀況,更保證不了未來。鑒于教育部等機構都已表示了高度關切,人們不妨拭目以待。
不過,溫故知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不妨看看別的國家是怎么處理類似事件的。這里面最知名的案例就要算是美國的拉夫運河事件。該事件被看做人類歷史上最典型的固體填埋污染事件,它催生了在美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超級基金法》,該法案最重要的條款之一,就是針對責任方建立“嚴格、連帶和具有追溯力”的法律責任,不論潛在責任方是否實際參與或造成了場地污染,也不管污染行為發(fā)生時是否合法,潛在責任方都必須為污染負責。
拉夫運河位于美國紐約州。1942年,美國一家電化學公司購買了這條大約一千米長的廢棄運河,當作垃圾倉庫來傾倒工業(yè)廢棄物。這家電化學公司在11年的時間里,傾倒的致癌廢棄物達4.3萬噸。1953年,這條運河被公司填埋覆蓋好后轉贈給了當?shù)氐慕逃龣C構,并附上關于有毒物質的警告。此后,紐約市政府在這片土地上蓋起了大量的住宅和一所學校。從1977年開始,這里的居民不斷發(fā)生各種怪病,孕婦流產(chǎn),兒童夭折,嬰兒畸形,癲癇、直腸出血等病癥也頻頻發(fā)生。1978年,這里的地面開始滲出一種黑色液體,引起了人們的恐慌。紐約州開始只同意部分居民家庭搬遷。經(jīng)過人們團結抗爭,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卡特終于下令整體搬遷。直到1980年,根據(jù)《超級基金法》,受害居民拿到了共30億美元的賠償。在此后的35年內,紐約州政府花費了4億多美元處理拉夫運河里的有毒廢物。1980年起,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紛紛提出了“棕地”的概念,致力于厘清廢棄及未充分利用的工業(yè)用地,或是已知或疑為受到污染用地的處理與責任。
當下,老百姓對“綠地”已經(jīng)有了頗多關注,但“棕地”還是一本糊涂賬。等到傷害發(fā)生,多少補償其實都是無法平復傷痛的。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