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批評搞“臺獨”的人數典忘祖,但應當認清的事實是,實際上“臺獨”理論和實踐的種子早在1945年及其之前就被日本刻意種下,秉持“臺獨”理念的一些“臺灣”人實際并非中國人,而是1945年日本敗退時,奉命留在臺灣伺機東山再起的日本人。
1895年至1945年間50年的侵略殖民統治在臺灣培養(yǎng)了一批親日分子,這些親日分子及其后代至今仍在臺灣發(fā)揮著巨大影響。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并不意味著日本對臺占領的徹底結束。當時的日本侵略者處心積慮,處處給中國制造內部問題留下后患,這既是日本也是西方國家在外交和戰(zhàn)略領域經!巴娴氖侄巍。
臺灣早就有學者指出,1945年日本投降時,日本政府讓數萬戶在臺灣的日本家庭更改戶籍,改為中國姓氏,留在臺灣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臺灣史料記載,1945年抗戰(zhàn)勝利中國即將收回臺灣時,“(日本)在正規(guī)軍撤離臺灣后,派遣許多地下工作者(如浪人)策動‘臺獨’……利用親日的臺灣人為工具,企圖扶植一個親日政權。這是日本的國家利益,也是很大的價值,民國四十年(注:即1951年)前后日本成為‘臺獨大本營’”。
有臺灣學者2015年曾指出,“這些皇民化家庭以士紳家庭為主,階級地位較高,國民黨1949年來臺后,他們幾乎是受害者,在政治地位上沒有發(fā)展,經濟上因土地重分配失去既得利益,便萌發(fā)臺獨意識!
這些日本人家庭及皇民化家庭在1895年—1945年時無論在政治和經濟地位上都處于比較高的地位。抗戰(zhàn)勝利后,留在臺灣的他們在社會中發(fā)揮的影響力通常大于普通人家,這也是世界各地常見的社會現象。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臺獨”理論和實踐在過去國民黨“戒嚴”時期雖遭強力打壓,但長期難以鎮(zhèn)服了。本省人與外省人利益沖突的問題只是“臺獨”產生的表面現象,其根本的問題在于留在臺灣的日本人刻意制造了這種表象,以掩蓋“臺獨”理論和實踐的真正根源。
1945年至今,70余年光景,這數萬戶原日本籍或親日本家庭代代繁衍,人數早已擴大了很多倍,又經李登輝、陳水扁時期的大力扶持,其勢力和影響甚至可能大于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因此,在臺灣會出現那么多從骨子里親日反華之人并不奇怪。
2000年陳水扁上臺后,我們也曾耐心地以聽其言、觀其行的方式應對,但自那以后臺灣民眾(尤其是青年一代)離心傾向明顯,臺灣島內全面去中國化的趨勢未有大變化,教科書、傳統媒體、網絡新媒體等分裂傾向越來越嚴重。
從目前情勢看,仍秉持“臺獨”理念的民進黨有可能執(zhí)政八年。八年能夠影響又一代的中小學生!八年之后,“臺獨”理念將可能蠱惑更多人,將為中華民族統一大業(yè)設置更大障礙。這些人多年來言行已經證明他們不會改變內心深處對“臺獨”的追求。而目前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蔡英文較注重與日相安倍晉三的關系。日本的臺海問題專家、共同社前駐臺灣支局長岡田充也認為:日本存在支持“臺獨”的勢力,美日安保的深化,也讓臺灣的地位升級。不排除支持“臺獨”的日本部分保守勢力會拿臺灣這枚棋子,對中國大陸做出挑戰(zhàn)。(作者是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信息資料室主任)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