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要求“瘦身健體”,一邊又在“拉郎配”,一邊要求做強做優(yōu),一邊則盯著規(guī)模不放,一邊要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一邊則利用行政手段對企業(yè)進行合并,一邊要推行混合所有制,一邊則是在體制打轉,一邊看到了問題的存在,一邊則又通過所謂的改革重組使矛盾和問題進一步積聚。
這就是目前央企改革的現(xiàn)狀,也是央企改革正在走的一條“新路”。但是,只要仔細分析一下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條“新路”,更多的是“新瓶裝舊酒”,沒有多少“新”意,也沒有多少可以值得期待的地方。
今年6月1日,中央第十四巡視組向國資委黨委反饋專項巡視情況時明確指出,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進度較緩,改革系統(tǒng)性、針對性、時效性不夠強。多數(shù)人看到這段話,首先注意的是“進度較緩”幾個字,因此,相關的報道和分析,也都圍繞這幾個字而展開,從而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但是,筆者認為,在巡視組有關國企改革的反饋意見中,最重要的內容應當是“針對性不夠強”這幾個字。也就是說,對國資國企改革,沒有能夠抓到問題的關鍵,抓住改革的核心,快也好,慢也罷,仍然被“任務”牽著鼻子走。
事實上,快與慢對國企改革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成熟一家、改革一家,改革一家、成功一家,才是央企改革必須達到的目的。如果把減少央企數(shù)量作為改革的目標,把規(guī)模做大當作改革的最終目的,那么,改革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也不可能真正達到目的。對央企來說,改革必須達到三個目標,一是做強做優(yōu)基礎上的做大;二是體制機制適應市場要求;三是能在國民經濟中發(fā)揮支柱作用。至于數(shù)量、規(guī)模等,都不是主要問題。所以,改革方案的設計,也必須服從于這三個方面。恰恰是,這些最重要的方面,在目前的央企改革中被嚴重忽視了。
我們注意到,近一段時間以來,央企改革的步伐明顯加快了,寶鋼與武鋼的重組、港中旅與中國國旅的重組、中糧集團與中紡集團的重組等,都已經邁出了重要步伐。但是,重組的方式是否合理、形式是否科學,卻面孔1一個很難給予正面評價的問題。因為,從已經重組的央企情況來看,有關方面更多還是滿足于在體制內打轉,在體制內象搭積木一樣,把不同的央企整合在一起,變成一個更加復雜、更加龐大、更加難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傻大哥”。而且,完全沒有按照市場化要求整合,而是通過行政手段的強行合并。
從中國國旅和港中旅、中紡集團和中糧集團的整合來看,采取的方式,就是將一家并入另一家。這樣的重組方式,優(yōu)勢是震動小、影響小,特別是人員,除了集團管理層需要做出適當調整之外,其他基本維持現(xiàn)狀,員工也不存在著分流和社會化的問題。劣勢則更加明顯,原因是,沒有能夠做到優(yōu)勢整合、競爭力整合、實力整合,特別是人的問題沒有解決好。那么,新的集團在運行過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人的制約與影響,受到資產擴大后負債擴大的壓力。如果單從規(guī)模來看,整合后的中糧集團和港中旅集團,在企業(yè)中的排名都將大幅提升,尤其是中糧,在世界500強中的位置也會大大提升。但是,核心競爭力提升多少呢?兩家的優(yōu)勢能不能真正融合到一起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難。
必須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在經歷了上一輪的改革以后,新一輪央企改革的重心,必須轉移到提升核心競爭力上來,提升到打造品牌、提高效率、增強體魄上來,而不是再走規(guī)模擴張的老路?墒牵浴袄膳洹狈绞降闹亟M,是不可能不把規(guī)模放在首位的?v然央企數(shù)量縮減到50家,100多家央企存在的問題,也不會減少。所不同的是,讓50家央企去背罷了。譬如高負債問題,不會因為央企數(shù)量減少了,負債就下降了。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分類改革的目標,分類改革的指導意見也已經出臺。那么,為什么央企改革不能嚴格按照分類改革的要求,對經營類央企實施更大力度的改革,引進其他所有制資本,而要繼續(xù)在體制內打轉、體制內搭積木呢?譬如中石化的銷售公司,就一下子引進了1300多億民營資本。要知道,現(xiàn)在民營資本也在積極尋找出路,如果央企改革能夠留下更多進入空間,對民營資本也會有更大的機會。更重要的,一旦實行混合所有制,對央企的市場化步伐也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的。
所以,有關方面應當調整改革思路,以更加開明、開放、開通的思維,對待央企改革,特別是經營類央企,要有“舍得”精神。而實際情況是。越是“舍”,“得”也就會越多。即便是體制內打轉,也要按市場化要求去辦,通過并購等方式,并鼓勵其他所有制企業(yè)參與競爭,而不是合并、并入等行政化手段。只有這樣,央企改革才不會走入歧途,也不會出現(xiàn)“新瓶裝舊酒”現(xiàn)象。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