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歷史學家趙翼總結歷代賄賂現(xiàn)象,得出的一個結論是“賄隨權集”——行賄圍繞權力而運行。在形形色色的“糖衣炮彈”的轟炸下,在“好哥們”“兄弟伙”無所不用其極的“圍獵”下,一些官員丟盔棄甲、敗下陣來。
很多人喜歡跟官員打交道、做朋友,看重的不是感情友誼,而是官員手中的權力。在畸形的官場文化影響下,一些官員的“朋友圈”逐漸演變成了“名利場”“腐敗圈”。在貪念驅(qū)使下,一些官員成為各路損友的“圍獵”對象,一步一步與之結成腐敗“同盟”,不惜逾越黨紀國法的底線為“朋友”輸送利益、為自己撈取好處,并最終淪為階下囚。最近熱播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中,那些觸目驚心的權力腐敗,多數(shù)都發(fā)生在畸形的“朋友圈”里。
官員“朋友圈”不是個人私事,實際上關乎公共利益。畸形“朋友圈”的“圍獵”,如流感病毒,只會入侵免疫力低的人。一些官員不慎獨慎微,分不清公私界限、交往原則,一味搞圈子,一心撈票子,難免落入損友的“圈套”,最終害人害己。
朋友有良莠之分,交往有損益之別。官員與他人的“正常交往”,要符合社會規(guī)則、遵守法律制度、因循職業(yè)需求,做到“有原則、有界線、有規(guī)矩”。多同普通群眾交朋友,多同基層干部交朋友,多同先進模范交朋友,多同專家學者交朋友,擇其善者而從之。
當然,要徹底凈化官員“朋友圈”,還要從制度上厘清權力邊界,鏟除權錢交易、官商勾結的土壤,劃定領導干部正常交友明確而具體的邊界。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