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支付寶推出的用戶個性化年度賬單刷屏朋友圈,但隨后人們發(fā)現查看賬單時默認勾選了《芝麻服務協議》,紛紛質疑支付寶故意縮小字體、使用背景色掩蓋,不讓用戶留意授權內容。隨后,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做出回應,稱“初衷沒錯但用了非常XX的方式,愚蠢至極”。
起初,曬出個性化年度賬單,點燃一場全民狂歡。直到有一些較真的人發(fā)現默認勾選的陷阱,許多網民的擔憂和憤怒一觸即發(fā)。正是在輿論的壓力之下,芝麻信用深夜致歉,至此,問題似乎得到解決。然而對于這種典型的商業(yè)陷阱,即使輿論風波停息,政府管理也不能缺位。
芝麻信用自稱“愚蠢至極”,大有要“改過自新”的意味,事后卻可能依然我行我素。在大數據時代,信息就是企業(yè)的財富。承認并改正這次的錯誤行為,并不意味著以后再也不會隨意收集用戶信息,而是可能會采用更隱蔽的方式,或者以接受我的服務就必須同意隱私協議等所謂更高明的方式來收集信息。
支付寶之所以要默認“勾選”,并不是出于方便用戶的好意,如果仔細閱讀《芝麻服務協議》的各項款項,諸如允許將隱私信息提供給第三方等,無疑涉及隱私信息的盈利性轉化,對于很多人來說,恐怕很難接受相關要求。
其實,默認勾選的套路,在互聯網行業(yè)非常普遍。只是這次支付寶的吃相太夸張,被較真的人抓到現行罷了。但這種做法是不是理所當然呢?根據《互聯網交易管理辦法》,經營者應該采用顯著的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類似條款。而類似支付寶這樣的做法,哪怕是行業(yè)慣例,也顯然違反了有關規(guī)定。
面對一個超級移動支付應用的默認“勾選”操作,消費者可能沒有多少話語權,但是政府和相關立法部門卻不能置身事外。從隱私保護的角度來看,也必須給企業(yè)行為劃清紅線。只有建立更完善的法律體系,才能倒逼企業(yè)未來在隱私協議設置上,不斷將權利歸還給消費者,讓消費者在享受便捷服務的同時,有更多的選擇權和安全感。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