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科學探索獎”這類社會資金的進入,對于科學研究的管理工作既是有益補充,也帶來了不少啟示。期待今后能有更多社會資金參與到鼓勵科學探索中來,讓這些資金能得到科學使用,發(fā)揮出鼓勵科研創(chuàng)新的最大效應
近日,騰訊基金會宣布,將與諸多國內知名科學家共同發(fā)起設立“科學探索獎”。基金會將投入10億元啟動資金,每年資助5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涵蓋從事前沿核心技術研究的科研人員,也包括基礎科學研究者。企業(yè)和社會資本支持科技創(chuàng)新,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經過多年發(fā)展,我國科學技術進步明顯,整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要求相比,研究短板依然突出,缺乏重大原創(chuàng)性成果,資金投入不夠,人才培養(yǎng)機制亟須完善。我們現有的很多科學獎項都是獎勵已取得的科技成果。騰訊基金會此次設立“科學探索獎”,是要以強大資金支持獎勵“未來”,也就是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可能取得的成果。這大大鼓舞了青年科技人才的積極性,激勵他們充分發(fā)揮智慧,在各自領域有創(chuàng)造性建樹。同時,這一獎項也有助于帶動青年對自然科學的莫大興趣,不斷發(fā)展民族創(chuàng)新精神。
正如一位知名科學家所言,“科學探索獎”的另一大亮點在于其評審,真正讓評審機制、流程和結果由“科學家們說了算”。評審將本著寧缺毋濫原則,所有科研成果不以商業(yè)訴求為目標。這也為未來更多類似獎項的出現提供了標桿和借鑒。
進一步而言,類似“科學探索獎”這類社會資金的進入,對于科學研究的管理工作既是有益補充,也帶來了不少啟示。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在基礎研究領域,包括一些應用科技領域,要尊重科學研究領域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防止瞎指揮、亂指揮。這番話表明,在尊重規(guī)律的基礎上管理到位,才更有利于青年科學家充分發(fā)揮才智,深耕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土壤”,讓各類資金的使用更顯含金量。
期待今后能有更多社會資金參與到鼓勵科學探索中來,讓這些資金能得到科學使用,發(fā)揮出鼓勵科研創(chuàng)新的最大效應。(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梁劍簫)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