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日前公布了索契冬奧會女子花樣滑冰比賽時的用電情況。只要在日本選手淺田真央上場的時段,東電公司管區(qū)內用電量就猛增約40萬千瓦。淺田真央拉動的這部分電力需求,包含著人們對她的支持和寄予的厚望。
今年年初,國家能源局發(fā)布了2013年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去年全年,我國一、二、三產業(yè)的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了0.7%、7.0%和10.3%。各行業(yè)機構也都推出了基于此的經濟分析報告,按照產業(yè)、細分時段、總結宏觀趨勢、關注細分領域、倒推政策利弊、預測未來走勢。
用電量是一只晴雨表,它能讓我們知道房子住不住人、企業(yè)開不開工,知道產業(yè)結構調整的力度、也知道經濟政策的反響。這些建立在點滴之上、分秒之間的用電量,比某些經濟理論更靠譜。對用電量的精細分析比照,讓這一傳統(tǒng)指標躍躍欲試地邁向大數據時代。
盡管用電量數據給了分析師、經濟學家和決策者重要的參考,但我們要的遠不只是它所反映的現實和給出的結論。梳理這些數據,追根溯源找到反饋意見和應對措施,才算是摸到了用電量真正的門道?礈柿碎T道,才能用好“用電量”這只晴雨表。(經濟日報記者 陳瑩瑩)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