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全國政協(xié)委員、孔子第78代嫡孫孔維克接受采訪時說:計劃生育工作當務之急是調整人口結構,調整人口結構比控制人口數(shù)量更重要。為此,他建議“高學歷者可以生三胎以調整人口素質!保3月11日人民網(wǎng))
人們對孔維克委員“高學歷者可生三胎”言論的“怒點”主要有仨:一是生育權是天賦人權,豈能作為獎勵隨意奉送?二是生育國策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社會豈能允許“鐵帽子王”存在?三是將高學歷等同于高素質,咋“文盲”到連一點基本常識都不懂?但輿論一邊倒地撻伐,甚至演變成人身的謾罵攻擊,多少還是有些出人意料。
我一點都不懷疑孔委員在拋出這個觀點時,沒有過瞻前顧后的權衡;我更不會懷疑他的認識會膚淺無知到將高學歷與高素質劃等號的地步。他之所以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惹怒輿論吐口水拍磚,這可能跟我們看問題的角度以及看到了何種程度有關。
一般而言,高學歷往往對應著高智商,而智商的遺傳特性也是為生物遺傳科學所證明了的。這顯然是孔委員立論的邏輯基礎。雖有以偏概全之嫌,卻也并非全是胡說。而他口中的“高素質”,在我理解,其實也并非通常意義上人之為“人”的“高素質”。比如現(xiàn)實中的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等是一種素質,但還應有更獨特的高素質,比如“高智商”,因為并非人人可以擁有,而顯得更難謀求。他之所以要突出“智力素質”,顯然看到了這一“高素質”的最大特質: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力于個人而言,決定著他能走多遠;對一個民族的未來發(fā)展,前途命運,更是舉足輕重!換個角度看“錢學森之問”,其實也是“創(chuàng)造力”之問,是對高智商這一“高素質”人才稀缺發(fā)出的慨嘆和呼喊。
現(xiàn)代文明社會需要觀點的碰撞。但碰撞的意義不在于辯出觀點高下對錯,而在其能產(chǎn)生多大推動力,能帶來多少積極效果!案邔W歷生三胎”言論或因赤裸裸的功利刺痛到了公眾神經(jīng),甚至傷害了部分人的感情,但在一個讀書無用論不時沉渣泛起的時下,這個言論,對于喚醒人們對知識文化的渴求,對人才的尊重愛惜,對全民素質的提升等等,卻有積極的一面。尤其其中隱含的人才興國、科教興邦等理念,也讓獎勵“高學歷”具有了一定的前瞻性。一個政協(xié)委員能以這種憂患情懷觀照現(xiàn)實,其意義更是彌足珍貴。
至于有人擔心會不會一言成讖,這大可不必。一者,這僅僅是一個政協(xié)委員的“建議”,連提案都算不上,如何落地成真?二者,即便真如此,博士們怕也不會當福利去爭搶。在新的規(guī)則和秩序建立之前,強行“引導”注定毫無效果。當然,對于這一言論中存在的認識上的偏差,尤其與主流價值觀悖逆的部分,我們必須予以省察與糾正。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