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每逢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話題都會成為熱點。有媒體稱,隨著南方極端天氣增多和老百姓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各界對于“南方也要供暖”已達成共識。
有專家認為“南北方供暖之爭”已經演化為“集中與分散”的供暖模式之爭。其實,不僅僅是這個爭議。
比如,財政該不該補貼供暖就是個爭議性話題。北方的地方政府基本上都對供暖有補貼,有的城市是巨額補貼,無論集中供暖還是分散供暖,多數居民都能享受到“財政溫暖”。然而在南方,即便部分城市采取集中供暖,似乎也沒有財政補貼(主要是市場化運作)。分散供暖更談不上財政補貼。
“南方也要供暖”已達成共識,其實“南方如何供暖”也要形成一些共識。筆者以為,南方供暖既要考慮南方的天氣特點,也要從北方供暖中吸取某些經驗和教訓。比如北方主要采用集中供暖模式,如今來看存在不少弊端,如居民家中有沒有人都在供暖,都要按統(tǒng)一標準交費,既是一種浪費也是一種負擔。
北方這種集中供暖模式,不僅會帶來多方面的能源損耗,如管網熱損耗、建筑熱損耗等,還會嚴重影響到城市空氣質量——燒煤供暖已經成為北方霧霾的“元兇”之一,即便“煤改氣”供暖也存在一定污染。希望南方城市在供暖方面能吸取北方集中供暖的種種教訓,盡量減少集中供暖或者放棄集中供暖。
據悉,南方采暖方式日趨多元化,是一個可喜的變化。這意味著,分散供暖是主流,這種供暖模式的好處是,可以靈活供暖減少浪費,還可以減少對空氣的污染。但問題是,南方分散供暖基本都是居民自己買單,對高收入家庭來說沒有壓力,但對于低收入家庭而言,“自我供暖”會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
也就是說,南方供暖需要從北方供暖中吸取一種“經驗”——財政補貼供暖。既然北方的地方政府都能讓市民享受到“取暖福利”,南方的地方政府也應該效仿:一者,南方地區(qū)的經濟總體比北方發(fā)達,財政更有能力去惠民;二者,隨著南方極端天氣增多,居民需要供暖,需要財政補貼供暖。
即便南方城市一下子拿不出大筆資金補貼市民供暖,至少應該補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補貼醫(yī)院、學校等公共場所供暖,讓病人、孩子感受到政府送來的溫暖。另一方面是補貼低收入家庭,因為低收入家庭沒有經濟能力自己供暖。
毫無疑問,供暖是一項民生工程,也是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工程。既然屬于民生工程,政府理應承擔一定的責任。既然供暖問題涉及到節(jié)能環(huán)保,就不能忽視環(huán)保責任。無論是南方供暖還是北方供暖,不管是什么供暖模式,都應該從民生、環(huán)保的高度來看待供暖問題。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