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里,一頓飯接著一頓飯的節(jié)奏,帶著年三十就吃頂了的胃口四處奔波,得空清凈,就想喝一杯濃茶,看一部慢吞吞的文藝片,最好是日本的。在我已經(jīng)形成的固有印象里,日本電影孑然傲立于世界存在,完全不追求快節(jié)奏,甚至沒有完整的故事,一點點小情緒或者小思緒就可以獨立成篇,文藝得一塌糊涂。于是,打開去年豆瓣網(wǎng)評分最高的一部《小森林》,海報上一個少女,旁邊配的一句話介紹是:舌尖上的日本。其實,這是兩部電影《小森林 夏秋篇》和《小森林 冬春篇》,各自兩小時。故事,其實不算故事,只是一條主線:女主角市子是個單親女孩,當她長大成人后媽媽突然失蹤了,很久后寄回一封信,也并沒有說明離開的原因。市子在東京工作過一段時間后回到故鄉(xiāng)小森,這里被大片森林圍繞,村子中的人們靠農(nóng)耕為生。市子一個人生活、種植、收割,一道道地制作記憶中媽媽的食物,然后一個人安靜地享用,偶爾與一兩個朋友分享,日子在春夏秋冬中悠悠度過。
這部沒有故事,沒有情節(jié),只靠一道道簡單的一人份飯菜串聯(lián)的電影在豆瓣上評分8.9,是去年評分最高的日本電影。自然,食物是最好的溝通橋梁,語言都是累贅?蔀槭裁矗棵髅鲊L不到味道,看著畫面就會被吸引呢?被概括為“舌尖上的日本”的《小森林》和中國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并不相似,沒有那么多的慢速特寫鏡頭和特殊處理過的影像效果把食物呈現(xiàn)得令人垂涎欲滴,這里的食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都是市子親手種出來的。跟著電影,仿佛回到了農(nóng)耕時代,物盡其用,不奢華也不講究,市子跟隨時令節(jié)氣決定今天要做的食物,冬天鏟雪回來就著爐子烤白薯;夏天下地干活兒前在冰箱里鎮(zhèn)上自釀的米酒,累得一身汗后痛快地喝;秋收后把稻田里養(yǎng)肥的鴨子宰了做成一道道美食;春天樹上結的小酸果也試著釀成果醬。雖然市子做的很多菜都源自媽媽,但她印象中的媽媽是稀松馬虎過日子的,直到有一天,她苦思冥想為什么自己炒的青菜總和媽媽的味道不一樣終于有了答案:媽媽把菜梗上的筋一條條全部仔細撕掉了,她這才明白,原來媽媽也是在很認真地為她做每一道菜。
即便在這么文藝范兒的畫面里,還是很感受得到農(nóng)耕的辛苦,市子要自己伐木劈柴,冬天深雪及膝時要每天出門鏟出一條路來。留在城市還是回到鄉(xiāng)村,市子猶豫掙扎。而她的好朋友裕太有著堅定的態(tài)度,他曾以讀書為名逃離農(nóng)村,又決意回來,他對市子說:“明明別人把食物幫你做好了,放在那里,還要去吐槽一下別人哪里做得不好。我不想過這種的人生。”“那些假裝無所不知的人其實一無所知,那些裝出高高在上的人其實只是把別人制造的東西從左手換到右手,我厭倦了聽那幫淺薄的人說空洞的話。這兒(小森)的人,他們說的話,言之有物!苯(jīng)歷春播秋收,各種種植方式煮食的方式和調(diào)味的方式,都是一遍一遍嘗試,一年一年發(fā)現(xiàn)總結得出的,裕太認為,過程以及經(jīng)由過程所產(chǎn)生的思考是可靠的,是負責的。這段不當不正從電影中段飄出來的幾句話或許是電影在美食之外想要表達的:以工業(yè)生產(chǎn)為基礎的大都市人,習慣了追求效率,追逐結果,而盡量簡化過程,失落的不僅是農(nóng)耕文明的美感,更是內(nèi)心的踏實與滿足,F(xiàn)在人常說,有錢了,好日子過多了,每天都吃好穿好,所以過年沒意思了。這不盡然,為什么從前的商賈之家,官宦之家,帝王之家沒有因富貴而失了年味呢?
我小時候,每到過年前,家里都要做過年菜,如今只留下一樣,最讓我懷念的糖醋蘿卜干隨著老人過世早絕了。其實,這道小涼菜不難做,但媽媽的理由是,做這個很費事!耙诖禾熨I很多小水蘿卜,剝皮削好放在窗臺上晾,經(jīng)過一個春天曬得干干的儲存起來,經(jīng)歷夏秋,蘿卜干已經(jīng)韌勁兒很足了,冬天取出來切成小段腌制個把月,到過年才吃。超市里的醬菜好幾十種,誰還有閑工夫弄這個?”可我們的年味,不就是在這一年的期盼里,用這些工夫釀出來的嗎?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