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隨著又一輪務工流的出現,春運在“淡定”中走近尾聲。雖然客流再創(chuàng)新高,但“這個春運不太擠”,是很多人的真實感受。
作為世界上每年一次的“最大規(guī)模人口遷徙”,春運之難,地球人都知道。今年春節(jié),有美國記者體驗中國高鐵,列車穿過比“從洛杉磯鬧市到洛杉磯國際機場還要遠”的長隧道,耗時僅僅9分20秒。在他大為驚嘆“中國速度”時,也讓國人發(fā)現:中國春運,不知不覺中已經走出很遠。
而春運變化,遠不止速度和硬件。當七成旅客通過網絡或手機購票,微信公眾號、微博的推廣運用讓信息接收“隨時隨地”;當鐵路部門首次在高峰期間為“返鄉(xiāng)摩托大軍”開行貨運專列,交通部、發(fā)改委等部門首次委托第三方機構推出“春運服務體驗大調查”……更快捷、更便民、更人性的舉措,尊重旅客體驗的服務意識,是最為可貴的變化。
群眾對于出行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人們對春運的“吐槽”也不會消失,但只要始終把“為民服務”擺在心里并積極努力,這樣的誠意與進步,老百姓看得見,也會不吝點贊。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