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在央視《開講啦》節(jié)目中的言論惹爭議。談到游客在博物館展廳拍照的問題時,陳履生表示:“你拍的像素、清晰度都不如我們官網的圖片,你到官網上下載就可以”“我感覺在博物館拍照的都很傻”。隨后,有網友扒出陳履生舉著單反在國外博物館拍照的“打臉”照片,引起網民熱議。
維護館長的言論指責部分網友太過斷章取義,表示陳館長說這些話之前先講了有些游客倚著、拖著文物拍照的不文明行為,其意在勸導大家在尊重文物的前提下更好地體味藏品本身,而不是拍張照發(fā)條朋友圈就完事。
但反對的網友認為,并不是所有在博物館拍照的人都是為了炫耀,在不開閃光燈不破壞文物的前提下,拍自己喜歡的文物照是對當時當地自身感受的一種記錄,比起官網上貼滿水印年代久遠的照片,自己拍的照片呈現出的是從個人角度觀察的文物。
撇開節(jié)目上容易被誤解的言論不談,網友更加憤慨的是陳館長明明認為“博物館拍照很傻”,自己卻也在國外博物館拍照并且還曬到微博上的行為。這種“打臉”行為的背后其實影射出一種精英俯視感,即館長自身與觀展群眾之間并非處于平等關系,陳履生是站在館長的高度教育他人該如何看展,但是他自己作為觀展者時,卻并未履行自己所宣揚的規(guī)則。而在奉行平等的網絡世界中,每一個網友無論身份地位都是擁有平等話語權的主體,陳館長言論中所透露出的非平等的主體關系,自然更容易引起網友們的憤慨。
其實我們要杜絕的是那些為了拍照而拍照、走馬觀花甚至不小心破壞文物的行為。無論是博物館館長還是普通民眾,在參觀博物館時都要以不破壞文物為根本原則。在遵循這個原則的前提下,人人都有自己欣賞美的方式。換個角度想,即使是那些想用拍照曬朋友圈的人,不也是想要向藝術氛圍靠攏、積極向上的表現嗎?
不拍照,純欣賞,提倡;拍了照,但不開閃光燈不傷害文物,也未嘗不可。無論身份幾何,人人都有向往美好的權利。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