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參加西安市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考試走上教師崗位七個多月了,至今仍未領到過工資,周至縣173名年輕老師叫苦不迭。(2016-05-21《華商報》)
類似情況在周至縣已不是初次,或許就是因為習以為常,所以,對于當事人的“叫苦不迭”,周至縣教育局的相關人員有些不能理解。該局相關人員介紹,2014年分配來的那一批教師,也是在2015年7月才開始領到工資。“這一批今年估計六七月份可領到工資,到時候會補齊此前所有工資及取暖費等。”呵呵,聽這口氣,似乎做錯事的反倒是7個多月未領工資的173名新錄用的教師。
也難怪,工資遲遲不發(fā),縣教育局也有自己的苦衷。聽聽他們的解釋,多么振振有辭:工資手續(xù)程序復雜,相關部門要為每個老師辦好5份文件資料,然后在財政局領相關審批表,經審核批準后再上報簽字。倘若就按每人5份文件資料計,173名老師總共需要做多少份文件資料?大半年時間居然還不能做到位,這是怎樣的辦事效率?據說,假若有老師反映生活困難,所在學校是會想辦法預支一些生活費。那也值得追問:實行收支兩條線的基層學校,怎會有富余的這筆款子的?大概不是校領導個人墊付,就是學生的伙食費吧?既然知道有一筆暫時發(fā)不了工資要支出,教育局應該自己先行墊發(fā)部分,將來再按審批結果補全,那有讓基層學校自己“想辦法”預支的規(guī)矩呢?萬一違紀違法,動用了不能碰的錢,誰來承擔責任?
173名社會人員通過參加公開招聘考試,被錄用到事業(yè)編制的人民教師崗位,從此改變了個人的命運,對這樣的好事,叫好的肯定遠不止這173名當事人。他們通過競爭,感受到了風清氣正,公平公正,帶著滿腔的激情走上教書育人的崗位,作為他們的領導以及教育主管部門,有責任不斷培養(yǎng)、激發(fā)這些新人的工作熱情,把對生活的美好感受和熱情向往,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給自己的學生,成為一盞明燈永遠照亮著人生之路。
遺憾的是,縣教育局一句“工資手續(xù)程序復雜”,讓那些離開校門就走上社會的青年教師懂得了社會的復雜。其實,哪有那么多的“復雜”,純粹就是人為的復雜,真想辦事,什么樣的手續(xù)七個多月還審批不了?
按照周至縣教育局計財科工作人員的詳細解釋,工資到手得有五個程序:第一步是招錄分配文件;第二步是增人計劃卡;第三步是辦理編控通知單;第四步由縣教育局做新增人員工資審批表,而此表做之前還要由各接收新人員的學校先行統(tǒng)計上報;第五步是將此表上報給縣人社局審核批準后再返回教育局。為每個人準備好以上5份資料后,縣教育局向財政局申領縣行政事業(yè)單位新增財政供養(yǎng)人員審批表,由老師個人填寫后返回縣教育局審核,如果其中一個人填寫有問題就得全部停下等其返工。此審批表審核后上報縣財政局,待其審核批準后,再經主管縣長簽字后方算完成,“只要主管縣長簽了,立馬就可以發(fā)工資。”啊喲,看看這些“程序”,雖然說起來一堆,但辦起來也不是太復雜,不就是要有個人耐著性子坐一下,擬文、辦卡,做表,如果該準備的材料前期都先辦妥,主管縣長召集各相關職能部門集中會簽,估計一天兩天時間,問題也就能解決了吧?
從培養(yǎng)和教育下一代的角度來說,讓一幫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青年,為官場和社會的“復雜”惹得自己“7個月未領工資”煩惱,實在是蹩腳的第一課。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教師可塑性強,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影響著的那幫孩子,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教師們少一絲抱怨,才會多一份踏實著教書育人的心思,未來就會多一份希望。
不是說教師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受不得一絲半點委屈。只是想說,如果行行業(yè)業(yè)都能給那些剛剛入職的青年人一份美好的開始,少些蹩腳的第一課,我們這個社會該是怎樣的春風和煦,陽光燦爛!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