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晚上8點鐘左右,一位單親媽媽在南京浦口大華家樂福超市偷東西時被保安抓獲。警察趕到現(xiàn)場看到服務臺上擺了很多日常用品,有牙刷牙膏,茶葉護膚品等。該女子楊某見到警察后,主動承認了錯誤。她說自己出于無奈,是單親家庭條件不好,一個人帶著孩子過,小孩要上暑假補習班,只是想拿一些東西補貼家用。(7月11日《中國江蘇網(wǎng)》)
應該說,這則新聞在報道的時候,是沒有什么想法的。可是,當單親媽媽、生活不好、補貼家用幾個詞組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收到的效果卻是不同的。以往,遇到小偷報道的時候,很多人總是習慣于謾罵,這次竟然是釋放出了同情的眼淚。在新聞的跟帖中,輿論出奇的一邊倒。有人埋怨社會制度,有人說應該寬容這位不容易的單親媽媽,也有人說這說明救助制度存在問題。
其實,是我們廉價的善心放大了“偷東西補貼家用”的悲情。如果說,這位媽媽偷竊的僅僅是牙刷牙膏,還能與“補貼家用”對接起來,可是在其偷竊的物品中還有茶葉、護膚品等等,難道這也是補貼家用的必須?有人不以為然,單親媽媽也有喝茶葉的需要,單親媽媽也有愛美的需要。這樣說,就有點極端了。單親媽媽是不容易的,問題是這不是偷竊的理由,又何況茶葉和護膚品壓根算不上生活的必需品。
廉價的同情和善心,其實是對不法行為的一種放縱。前不久,也是在江蘇南京,一位偷東西的媽媽就成為被同情的對象,她自己說偷東西是為了給住院的孩子送上生日禮物,就是為了讓孩子品嘗“雞腿的味道”。這樣的淚點促動了很多人柔軟的內(nèi)心。警察人性化了,市民人性化了,好像這樣的小偷不是小偷,而是人間的真善美。結果怎樣,后來新聞反轉了。即使新聞沒有反轉,我們就能支持這種不法行為?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這樣的善心。抓獲了小偷,小偷說是為了孝敬母親。抓住了學生,學生說是為了好好學習。抓住了媽媽,媽媽說是為了孩子幸福。好像他們做的都是最好的,做的都是最對的。即使,他們的行為真的是被逼無奈,也不是寬容這種違法犯罪行為的理由,這樣的理由拿不上臺面。因為,這種偷竊行為無論是為了什么,都已經(jīng)逾越了法律和道德雙重底線。
可是,我們的善心往往會猶如洪水一樣爆發(fā),面對本身有錯的小偷,我們不是理智的思索如何引導這些人不違法犯罪,而是說社會制度怎么不好,而是說救助制度如何缺位,而是說小偷是多么不容易。這其實是善心給錯了對象。在這個紛繁的時代里,還保持著一顆善心是好事情,但是善心不是是非不分,善心不是廉價的同情。試想,小偷為何習慣于把淚點拋給社會?還不是在為自己的不法行為找理由?
別放大“偷東西補貼家用”的悲情。富裕的生活不是偷來的,不是搶來的,唯有依靠在困境中自強自立才能營造人生的最晴天。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