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進行合理劃分、規(guī)范各級政府間財政關系,對促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來說,要科學合理劃分財政事權,明確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要堅持法治化、規(guī)范化道路;要堅持各項改革協(xié)同推進
近日,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財稅體制改革邁出重要一步。
我國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圍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三大任務全面推進。這三項改革彼此關聯(lián)緊密,建立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需要前兩項改革協(xié)同推進。
近年來,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稅制改革相繼“破題”并取得較大進展。比如,新的預算管理框架正式建立、營改增全面推開等等。在此背景下,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也到了必須著力推進的時刻。
1994年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初步構建了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的體系框架,但受當時客觀條件的制約,改革主要針對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展開,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基本維持原有做法。20多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政府職能定位不清、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不夠合理等問題逐漸顯現,推進改革勢在必行。
對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進行合理劃分、規(guī)范各級政府間財政關系,對促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如果說分稅制改革主要聚焦“財”的話,目前的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則瞄準了“政”,是對政府公共權力進行縱向配置,這無疑是涉及面更廣、利益關系復雜的重大改革。
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是塊難啃的“硬骨頭”。國務院的指導意見為改革提供了框架和綱領,但具體落實和完成改革任務尚需各方努力。
首先,要科學合理劃分財政事權。明確政府和市場的邊界,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要管好應該管的,不缺位也不越位。同時,要科學合理地劃分政府間財政事權,使不同層級政府各司其職,高效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國務院指導意見中確定了體現基本公共服務受益范圍、兼顧政府職能和行政效率、實現權責利相統(tǒng)一、激勵地方政府主動作為等原則,這些原則應該在下一步具體劃分財政事權中得到體現。
其次,要堅持法治化、規(guī)范化道路。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在國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以法律的形式對其予以明確規(guī)定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從國際經驗看,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范圍的劃分均有比較完備的法律規(guī)定。因此,需要推動形成保障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科學合理的法律體系,行政權力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內運行。
再次,堅持各項改革協(xié)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在各項改革中往往處于樞紐、連接點的地位,與其他各項改革密切關聯(lián),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更是如此,這項改革不可能單兵突進。各項財政事權往往也是正在深化改革的領域,這些領域的改革應和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統(tǒng)籌協(xié)調、協(xié)同推進。當然,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與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稅制改革更應互相配合、共同發(fā)力。
站在歷史的視角,能明顯看到分稅制改革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深刻影響。同樣,正在推進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也將對建立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產生深遠影響。正如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所言,“絕不能因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影響甚至拖累改革進程”,這項改革需要方方面面強化大局意識,既穩(wěn)妥有序,又大力推進,盡早建立起中央領導、合理授權、依法規(guī)范、運轉高效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模式。(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曾金華)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