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到!”“白江濤!”“到!”“王杰!”“到!到!到!”
近日,央視網(wǎng)發(fā)布軍改微視頻《到》,引發(fā)無數(shù)網(wǎng)友點贊。一聲“到”是一句承諾,舍生忘死,逆行前進;一聲“到”是一種割舍,放下親情與愛情,為和平撐起一片藍天;一聲“到”是一場沖鋒,哪怕再苦再難,也要英勇向前……在軍中,一聲“到”包含了太多太多精神內(nèi)涵。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道路上,我們地方黨員干部,也要讓這種“到”的精神鼓舞自己前進。
在艱難困苦面前要“到”,要有敢闖敢拼、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當前,改革開放進入了深水區(qū),脫貧攻堅進入了最吃勁的關鍵時期,我國在國際上也正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zhàn)。所以,我們黨員干部在奮斗路上、在工作生活中,必然面臨著諸多困難與挑戰(zhàn):或是遇到“一些領域的發(fā)展走在了法律的前面,對于一些企業(yè)的不合理行為,監(jiān)管者無法可依、或有法難依”的困難,或是遇到“貧困戶主觀能動性差、不愿發(fā)展產(chǎn)業(yè)”的困難,或是遇到“工作強度大、上級要求高、身體吃不消”的困難,等等……但是無論再大的困難都必須要解決,任何困難、挑戰(zhàn)都不能阻擋中華民族復興的步伐。這就要求黨員干部要在困難面前敢于答“到”,要有直面困難、迎接挑戰(zhàn)的勇氣,以及解決困難、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脫貧攻堅任務能否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隊伍作風”。
在歷史使命面前要“到”,要有不辱使命、不負時代的歷史擔當。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在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2049年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但是要完成這兩個使命,不是敲鑼打鼓、輕輕松松就能實現(xiàn)的。習近平總書記在4月22日的中央財經(jīng)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指出,“經(jīng)過幾代人的接續(xù)奮斗,總體而言,我國已經(jīng)基本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要在30年后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是任重道遠,對于我們30歲左右的干部而言,要整個職業(yè)生涯都為之奮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就要有一代人的擔當。歷史的長河浩浩蕩蕩,而人生不足百年。人來這世上走一遭,就要做點兒什么,才能不負人生;黨員干部來這世間走一遭,就要在使命面前鏗鏘有力地答“到”,要竭盡所能完成時代交予黨和國家的歷史任務,才能不負國家、不負時代。
在理想信念面前要“到”,要有忠誠于黨、至死不渝的黨性修養(yǎng)。黨員干部要有良好的干部作風、要有不負時代的歷史擔當,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對黨絕對忠誠。試問,一個人若對黨都不忠誠,那何談?chuàng)碜o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嚴守黨的紀律?敢闖敢拼、求真務實優(yōu)良作風更是無從談起。再問,一個人若對黨都不忠誠,那何談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生,甚至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為黨的歷史任務竭盡所能、奮斗一生就成了空言大話。忠誠于黨就要忠誠于黨的理想信念、忠誠于黨的事業(yè)。宋書聲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因為編譯馬列著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道門檻,是黨的重要事業(yè);于敏放棄光明的學術前途,愿意一生隱姓埋名,研究二代核武器,因為它是我國國防力量和國家安全的重要保證;還有孔繁森,響應國家號召,自發(fā)到最困難、最艱苦的地方去干事創(chuàng)業(yè),為了探索帶領阿里地區(qū)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跑遍了全地區(qū)106個鄉(xiāng)中的98個,等等。他們都是忠誠于黨、忠于黨的理想信念、忠于黨的事業(yè)的先進榜樣,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黨員干部在理想信念面前一刻也不能缺位,要不斷錘煉黨性修養(yǎng),面對“忠誠”二字,要堅定地喊出“到!到!到!”
一聲“到”,一生到。黨員干部,你“到”了嗎?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