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記者聽到了一個好消息,浙江寧波成為中國首批巨災保險試點地區(qū),寧波市巨災保險試點正式實施。今年,寧波市政府掏3800萬為公眾買下6億元的巨災保險,另投500萬設巨災基金。今后,寧波遇到臺風、強熱帶風暴、龍卷風等巨災時,居民人身傷亡撫恤最高賠償限額為每人10萬元,家庭財產(chǎn)損失救助最高賠償限額為每戶2000元。(11月11日《現(xiàn)代金報》)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雖然巨災保險具有鮮明的地區(qū)特色:寧波因為地理位置獨特,面臨的自然災害相對嚴重,特別遇到臺風、強熱帶風暴、龍卷風的機率較大,造成人身財產(chǎn)損失的風險極高。為了有效的化解風險,提高公眾抵御風險的能力,試點和推行巨災保險無疑是種優(yōu)選,可以在政府、保險公司和公眾之間實現(xiàn)雙贏。
對政府來說,公共財政掏錢替每個人買巨災保險,體現(xiàn)了公共責任與擔當,未雨綢繆,也有效減輕了自身的負擔。自然災害或許無可預防,但提前布局分解風險卻并不困難。一旦災害發(fā)生并造成巨大的損失之后,還可以給造成人身傷亡的家庭和個人,更高限額的賠償,使他們在經(jīng)歷了災難之后能夠有更多的物質(zhì)救濟。對保險公司來說,可以通過巨災保險的業(yè)務實施,實現(xiàn)與地方政府的緊密結合,不但拓寬了業(yè)務范圍,也體現(xiàn)了保險行業(yè)的社會責任。
事實上,用公共財政替公眾購置意外險、傷害險或者災害險,在國外很多國家已成慣例,也是政府效能提高的一種有效表現(xiàn)。在國內(nèi),北京等地方也有所嘗試,比如2013年起,北京就推行了政府主推,公共財政兜底,專業(yè)機構承辦的“摔倒險”,最高賠償額度可達20萬元,從根本上解決了老人摔倒的后顧之憂,也使得“摔倒訛詐”不再成為道德和法律的雙重糾結。還有的地方正在大力實施的公共責任險,政府的有形之手與市場的無形之手有機結合了起來,也讓提前介入的政府更多地分擔了風險。
從某種意義講,政府公共財政買單購置的民生保險,不失為一種福利提前的投放,雖然應有相應的成本考量,但在“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需要下,必須考慮到綜合效益尤其是社會和民生效益。雖然巨災保險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但其作法依然可以復制。各地可以完全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推出既有鮮明特色的公共保險。退一步講,即便沒有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和險種上的增加,在借鑒和學習別人的基礎上,做好既有保險的實施和推廣,比如“摔倒險”、“意外險”等,也是具有含金量的公共責任的體現(xiàn)。
我國地域廣大,像寧波一樣面臨自然災害的地方不乏其類,特別是汶川、玉樹等大地震發(fā)生后,如何建立由政府主導,企業(yè)參與,公眾受益的公共保險機制,既屬于化解風險的現(xiàn)實選擇,也屬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有效手段,更屬于體現(xiàn)公共情懷,做到以人為本的責任體現(xiàn)。巨災保險的最大意義,就在于其提供了一個樣本和思路,并可效仿和復制。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