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假總要有個理由。今天“我不高興”,能否成為請假的理由呢?擱在過去,肯定不行,領導會瞪著大眼看你:是不是有!今天,寧波公交公司的司機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心情和身體狀況來選擇是否上班(4月16日中國新聞網(wǎng)),這“我不高興”還真就成了請假的理由。
身體不好叫“病假”,家里遇事叫“事假”,自己成親叫“婚假”,女子分娩叫“產假”,死了親人叫“喪假”,看望異地工作的配偶叫“探親假”……這“我不高興”能叫什么假?長期以來,不拿這“我不高興”當作請假的理由,似乎天經(jīng)地義。但若“不高興”了,心煩意亂,魂不守舍,非要上班的話,很有可能就會出點狀況。不少意外事故,也許就源于這“我不高興”的情緒失常。寧波公交公司能正視這個問題,實施“情緒簽到”,讓“我不高興”堂而皇之地成為請假的理由,體現(xiàn)的無疑是“以人為本”的社會進步。
過去“我不高興”成不了請假理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那時的生產條件比較落后,人們所從事的主要是體力勞動,譬如挖坑、抬土、揮錘、織布……機械性勞作,有力氣就行,心情好不好,實在不重要?v然不高興,也不能憑它去請假。溫飽都沒有解決的時候,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學說,這“情感和歸屬”也就成不了迫切的需要。當年的管理比較簡單,也許就源于當年人們的需求特別容易滿足!案F開心”的心理機制,其實就在于“開心”的閾值特別低。滿足需求的條件越差,需要滿足的需求也就越少,那么,滿足不了的煩惱也就相應減少。累得牢騷也發(fā)不動了,這牢騷自然也就少了。有些年紀大的人,反覺得過去那缺衣少食的日子特別快樂,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于此。
物質生活的極大改善和現(xiàn)代科技的迅猛發(fā)展,使許多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作更替為以腦力勞動為主,藍領與白領的外在差異日漸縮小,身體圓潤的時候,神經(jīng)也變得敏感,情緒就特別容易波動;周六工作制變成周五工作制,閑暇多了,文化生活豐富的同時,精神取向也日漸多樣化……情緒影響工作,就成為必須面對的社會問題。去年7月,沈陽、寧波、香港都搞了枕頭大戰(zhàn),香港還連續(xù)搞了四屆。年輕人帶著枕頭,聚集在公園里激戰(zhàn)一番,圖的就是釋放心理壓力。這在過去會被看作是神經(jīng)有病的表現(xiàn),今天卻成了避免神經(jīng)有病的舉措。譬如公交司機,一旦油門踩錯、方向打錯,就有可能成為要人命的差錯,這“我不高興”自然就該成為請假的理由。孰輕孰重,自不待言。
只要一個人的請假總量是限定的,一個單位頂班的人員是足夠的,那么,讓“我不高興”成為請假的理由,對于某些特殊崗位來說,就應該是允許的,甚至是必須的。寧波公交公司的做法,我以為,極具借鑒意義。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