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小視頻流傳很廣。一位普通人接受街頭采訪,在被告知當?shù)孛磕贶嚨溗劳?00多人后,記者問他能接受交通事故死亡的最多人數(shù),他答道差不多70人吧。然而,當他看到走過來的70人都是自己的親人時,他的眼睛濕潤了。此刻,他能接受的人數(shù)是0。同樣是交通事故,從旁觀者的位置換成了自己親人的角度,看法就完全不同。
女兒五六歲時,有一次帶她在商店閑逛,不意她突然就跑了出去。我耐心問她為何?原來,孩子個子小,在人多時,看不清爸爸的面孔,通常都是根據(jù)褲子的顏色來辨別。那天天色較暗,她旁邊的人褲子顏色和我穿的差不多,便把他當成了我。后來看到有位母親在大聲責罵孩子為什么喜歡跟陌生人跑,孩子委屈得直哭,我把這個故事講給她聽,這位母親才恍然大悟。蹲下來處在孩子的位置上,才能看清孩子眼里的世界。
工作中,有的干部很苦惱,為什么自己辛苦為百姓辦好事,百姓卻不領情?化解矛盾糾紛,該做的工作都做了,為什么個別群眾仍然揪著不放、鬧個沒完?具體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與缺乏換位意識不無關系。不去換位思考、將心比心,那么好事雖好卻未必是群眾所需要的,表面矛盾化解了群眾心結卻可能還在。因而,很多人看起來忙忙碌碌、勤勤懇懇,但因為少了換位,事實上仍然在缺位。
的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大多習慣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甚至形成了思維定勢,常常忘記了還有他人的角度,遑論經(jīng)常進行換位思考?對于普通人而言,缺了換位意識,往往就會滋生冷漠、偏見與矛盾。而對于領導干部來說,還會導致對群眾的思想缺位、情感缺位、工作缺位?偸菑淖约旱慕嵌认雴栴}、干事情,結果往往是自己方便了,群眾就不方便;自己舒服了,百姓就不太舒服。面對前來辦事的群眾,倘若想到對方是自己的家人,是否還會面孔冷漠、頤指氣使?古人講:“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說的正是為政者要多從百姓角度感受困難、考慮問題。由是言之,換位思考不僅是一種工作要求,更是一種政治素養(yǎng)。
現(xiàn)在,改革方案的頂層設計在次第出臺,如何落地生根?脫貧攻堅戰(zhàn)沖鋒號已經(jīng)吹響,怎樣讓7000多萬人真正擺脫貧困?落實的方法有很多,但怕就怕那種機械僵化的執(zhí)行,照本宣科式執(zhí)行,“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zhí)行”,導致好的政策、決策在實際中變形走樣。這種執(zhí)行的實質(zhì),就是只講“政治正確”,不講實際效果;只有單向視角,不做換位思考。要把落實工作做到位,關鍵就要學會換位,多從基層實際角度、多從群眾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才能讓好的政策決策更精準地對接發(fā)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把換位變成一種工作方法和思維自覺,思路和心態(tài)往往也會為之一變。
有幾位年輕人來到鄉(xiāng)村,看到那廣袤鄉(xiāng)野與田園風光,不禁陶醉其中感嘆真美。不意田間一位勞作的老者說道:你們要是在這里生活,可能就不會感到都是美了。這仿佛是一個隱喻,啟迪我們?nèi)魏螘r候都不要忘了多從別人的角度想問題。對于各級干部來說,就是不僅要有“四面湖山歸眼底”的胸襟眼界,更要有“萬家憂樂到心頭”的平民視角與百姓情懷。
(責任編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