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考狀元名單已經陸續(xù)出爐,圍繞狀元的話題也不約而同地成為街頭巷尾茶余飯后的談資。古往今來,“成王敗寇”,教育也沒有跳出同樣的怪圈:狀元所在的學校自然要就此大做文章鋪天蓋地地宣傳一番,而狀元的父母、從托兒所幼兒園開始的各級母校、從小到大教過的老師、親戚朋友同學、乃至所圈養(yǎng)的寵物種植的花草用過的物品都可能在一夜之間成為“網紅”;沒有考出狀元的學校也不甘示弱,總要想方設法地從其他角度宣傳自己的輝煌戰(zhàn)績,試圖尋找也能上一次“頭條”的突破口。
前兩日,華東某省鬧出的狀元烏龍事件不禁讓人啞然失笑:不知從何獲取的消息以為狀元在自己學校,得意洋洋地宣傳之后突然被告知狀元花落別家?梢韵胂,那種一落千丈瞬時降落到冰點的痛心讓人何其尷尬難堪。倘若能夠以平常心態(tài)看待狀元、看待高考成績,或許就不會如此大喜大悲。
其實,不僅是“狀元情結”備受矚目,達本率、重本率等數據也同樣熱度不減,這些都會成為各校競相比較的焦點。歸根結底,這其實是社會各界對高中學校的評判標準出現偏差而導致的。高中之“高”到底應該高在何處,其實不在于狀元,不在于一本二本的比率,而在于學校是否有高眇的辦學理念,教師是否有高絕的學問水準,學生是否有高貴的修養(yǎng)素質。
高眇的辦學理念在于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和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以“立德樹人”為指引,從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出發(fā),以人為本,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適合社會需要的人,實現人的價值。高中能夠而且應該培養(yǎng)出狀元等精英,但高中絕對不能辦成精英教育,它自始至終都屬于基礎教育,都是實現教育均衡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著力點。如果為了所謂的狀元或本科率而實行“舉校體制”,既有違教育公平,也有違教育的本義。
高絕的學問水準包括道德品行和專業(yè)技能兩大塊。教師如果能尊重、關注、幫助每一位學生,力求成為學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能培養(yǎng)謙虛謹慎的精神和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跟得上客觀形勢的變化與發(fā)展,這樣的學校即使永遠培養(yǎng)不出狀元或者所謂的“高材生”,也一定是一所“高”的學校,是一所好的學校。無數的現實案例足以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教師自身的品德人文修養(yǎng)比教學水平更能影響甚至決定學生的前途命運。
高貴的修養(yǎng)素質當須利黨利國、利民利己,并滲透在觀念、行為及其所包含的習慣之中。學生的特殊角色與身份決定了他們要以學習為己任,但不應局限于文化知識的學習,還有思想覺悟、價值觀念、情感意志等方面?荚嚦煽儾荒苋嬖u判一個學生的全部素養(yǎng)和技能,也不能成為人生的唯一追求,“高分低能”“有才無德”從側面警示我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同樣重要,偏廢其一就不能成就一個大寫的“人”。
時代需要狀元的非凡才華與卓越貢獻,但任何時代都不是狀元的時代,而是千千萬萬懷瑾握瑜、明志致遠、務實求真、勤奮向上者的時代!按髮W之大,非大樓之大,乃大師之大”;同樣,高中之高,非狀元之高,乃學校、教師、學生之高,高在能順應時代,引領時代,開創(chuàng)時代。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