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退一萬步來講,政策不合理,就可以用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手段對其進行規(guī)避嗎?顯然不能。如果這都不叫破壞公平、公正,那么,今天的人們豈不就可以以現有的某些政策或規(guī)則顯失公平,或以其在未來會作出對自己有利的改變?yōu)橛桑愿鞣N方式規(guī)避這些政策或規(guī)則了?已然破壞了社會公平而不自知,說明范延平(強引成)及其所任職的衛(wèi)計局對于公平的認識,已經遠遠落后于時代。而在建設法治社會的當下,這種落后思想意識對于其工作的開展來說,有害無益。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爆料,稱陜西宜川縣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局副局長范延兵涉嫌身份造假,而該副局長原名本叫“強引成”,1998年左右頂替他人學籍檔案,后進入公務員序列。對于網絡爆料,該局發(fā)布了一份名為《關于網曝范延兵涉嫌身份造假情況的說明》,該說明表示范延兵原名確系叫強引成,雖然因為上學的原因頂替了他人的名字,但并未給真正的“范延兵”本人造成任何影響和利益上的損失,因此“并沒有鉆法制空子,影響社會的公平和公正性”。(12月12日中國青年網)
一個從困難家庭中走出的人,遭遇過中考挫折而不退縮,一路拼搏,在不到四十歲的年紀即成為縣衛(wèi)計局副局長,如果沒有冒用他人姓名的問題,范延兵或者說強引成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勵志典范。而且,冒用他人姓名時的他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如今再回頭揪著這樣的事情不放,是否有不厚道之嫌呢?
其實不然。很多情況下,公平是相對而言的,即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大家都在相同的規(guī)則或限制條件下進行某項行為,即使這樣的規(guī)則或限制在今天看來顯失公平,但就當時而言,只有遵守該規(guī)則或限制才稱得上公平。所以,無論“補習學生不允許參加中考”的政策規(guī)定在今天看來如何不公,也不管當時有多少人通過借用他人姓名規(guī)避了相關政策,就當時的情況而言,任何規(guī)避該政策的行為,都是對公平的侵害。
而且,即使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冒用他人姓名為自己謀利,也是對公平的破壞。在宜川縣計生局看來,被該局副局長范延兵冒用姓名的人,初二時即已輟學,因此并未對對方產生任何不利影響,也未“影響社會的公平和公正性”。誠然,范延兵的行為與頂替他人上學、搶了他人上學機會有著很大區(qū)別,但就其對“社會的公平和公正性”的破壞而言,兩者之間卻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要知道,一個在當時的規(guī)則之內完全沒有中考機會的人,通過冒用他人姓名的方式規(guī)避了這一機會,就意味著其他人要面臨原本不該有的更加激烈的競爭,而強引成的順利升學,也意味著在名額有限的情況下,有另一個原本可以升入高中的人喪失了被錄取的機會。而這個人的人生軌跡從此就被完全改變了。念及此,范延東及其所任職的宜川縣衛(wèi)計局還會堅持認為其當年的行為沒有破壞公平和公正嗎?
退一萬步來講,政策不合理,就可以用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手段對其進行規(guī)避嗎?顯然不能。如果這都不叫破壞公平、公正,那么,今天的人們豈不就可以以現有的某些政策或規(guī)則顯失公平,或以其在未來會作出對自己有利的改變?yōu)橛,以各種方式規(guī)避這些政策或規(guī)則了?且不說受制于時代和認識的局限性,對于何謂公平我們的判斷可能出現偏差,即便是公認為顯失公平的政策或規(guī)則,在其作出改變之前便通過不合理甚至違法手段進行規(guī)避,也是對當下社會公平、公正的破壞。
已然破壞了社會公平而不自知,說明范延平(強引成)及其所任職的衛(wèi)計局對于公平的認識,已經遠遠落后于時代。而在建設法治社會的當下,這種落后思想意識對于其工作的開展來說,有害無益。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