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拿出了幾十個職位做招錄聘任制公務員。當時的聘任制公務員缺乏長期聘任機制和職業(yè)發(fā)展空間,一些聘任制公務員辭職去參加委任制公務員考試。因為聘任制公務員與委任制的公務員的晉升渠道不可能打通,好多人都留不住。一些單位的探索熱情就下降了。(4月13日,新京報)
在“周總理兩請黃炎培”的故事里,周總理一句“不是做官,是做事”說得黃老頓然領悟,欣然“出山”。依筆者看,作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的聘任制公務員們也應該立志“做事不做官”。
公務員法規(guī)定: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對專業(yè)性較強的職位和輔助性職位實行聘任制。這也就是說,聘任制公務員是專為做事而“生”,壓根不能以做官為希冀,更不是繞道從政、曲線入編的捷徑。有意躋身聘任制公務員的“筒子們”在入職的第一天起就應該有此覺悟。抱有“廟堂之志”者,還是趁早另謀高就的好。
也許有人會說,事做得再好也不能進步,這現實太過殘忍。但制度是公平的,它在關閉升官之門的同時,也打開了高薪之窗。盡管不是每個地區(qū)都能像浙江義烏那樣開出30萬/年的天價,但聘任制公務員的工資普遍高于委任制公務員。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一個得必然的經濟回報(高薪),一個得偶然的政治回報(提拔),何忿之有?
除了提拔問題,最困擾聘任制公務員的因素當屬職業(yè)穩(wěn)定性問題。一旦考核不稱職或合同期滿后該崗位有更合適的人選,現任的聘任制公務員們就會被“掃地出門”。在筆者看來,做事者(聘任制公務員)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做事本身。俗話說:“皇帝女兒不愁嫁!敝灰谇趹⿷┕ぷ鳎毦鸵簧砺殬I(yè)技能“硬功夫”,何愁端不上金飯碗?
此外,隨著深化改革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省市開始試水聘任制公務員制度。這個市場必定會越來越大,用人單位提供的崗位會越來越豐富,有意入行者就能獲得更多的機會和選擇。到那時,聘任制公務員的職業(yè)穩(wěn)定性也就不再是個撓頭的問題。
有道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每個職業(yè)都有其特殊的“權益局限性”。經商就別想有權,為官就別想發(fā)財,當了聘任制公務員就不能總是想著升官,而應該好好思考一下如何把活干好、把事做妙。唯有如此,方能在職場上旱澇保收、風調雨順。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