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惜自己的羽毛”,看似大白話,其實是有典故的。 漢代劉向《說苑·雜言》寫道:“夫君子愛口,孔雀愛羽,虎豹愛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睈巯в鹈,指的是人珍惜自己的名聲,約束自己的行為。
最近幾天,“點翠”一詞很火。京劇演員劉桂娟在微博里曬出自己一套“點翠頭面”:“這一頭點翠頭面,十幾年前買的,花了12萬銀兩,今天即使是四十幾萬人民幣也買不到了,八十只翠鳥翅膀下的一點點羽毛,經過點翠師傅的加工,變成有流動光澤的頭面……”隨后,包括環(huán)保人士在內的眾多網友質疑其殘忍。但在微博上,劉桂娟堅持認為,“對藝術負責,寧可多花錢,多一倍的翠鳥,也要買最好的”。
殘忍的事,人類在自身進化發(fā)展的過程中真沒少干。但好在人類有自省的本能,在意識到自己的殘忍和不智之后能夠盡快規(guī)避,向善向美。象牙飾品少了,活熊取膽少了,虎骨酒少了,并沒有讓人類繼往開來的腳步停下,并沒有讓人類文明“失魂落魄”。
就京劇而言,真正的保護、傳承、弘揚,在于恢復它的生命力,而絕不在于宣揚其拔份兒拼頭面、活雉取翎的舊習。有網友的評論實在精辟:“一副點翠頭面怎么就成了藝人身份的象征,成了文化精粹了呢?……想當名角,從前許多名伶的藝德沒學到,舊社會戲子的糟粕學得足足的,四大名旦哪一位是靠名貴頭面名揚四海的?也就是小劇院里唱粉戲的,才天天傍四爺,斗頭面呢!呐陆o你戴一腦袋鉆石頭面呢,能唱得過梅蘭芳么?說句大家都懂的話,精粹歸精粹糟粕歸糟粕,你不能說凡是傳統(tǒng)的就都是精氣神,都不能丟!
話已至此,不必再多說。京劇藝術當然要保護要傳承,但是被弘揚的,絕對不能是陋習。京劇演員們,要珍惜自己的羽毛,多琢磨如何唱念做打,少抖摟些虛招花活。至少別跟孔雀開屏似的,魯迅先生的話,這里就不再引用了,有心人都知道。
(責任編輯:年。